打开美国隐形飞机的大门
一、古钟声波传信息
美国人设计隐形飞机,也是从中国古铜钟造型的声波传感技术上汲取信息。隐形飞机是一种能躲避雷达侦测的先进武器,但在研发过程中曾遇到许多难题,其中飞机上的电磁波天线之一,即微波反射器的锯齿形边缘设计,就困扰了工程师很久。而中国历史上钟匠们为了控制音色,以求声音完美,也被钟缘问题困扰了许多年。直到不断尝试将钟缘形式加以变化改进,才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荷花瓣形缘口。所以荷花瓣形缘口并不是简单的装饰,它实际上是解决了声波传送的大问题。可以说钟的缘口就是钟的天线,其声波原理与隐形飞机上的电磁波具有共同的物理特性。美国隐形飞机的设计者,中国台湾学者厉名强正是受到了战国曾侯乙编钟和永乐大钟的启发,在美国提出了借鉴钟缘口原理改进隐形飞机微波反射器形式设计的观点,获得成功,轰动一时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就这样融入了现代的高科技产品中。
二、失蜡法技术与精密机械
美国隐形飞机
湖北随县曾出土了一座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许多用失蜡法铸造而成的青铜器,完全可以用“鬼斧神工”、“精美绝伦”、“空前绝后”等词来形容它。
中国战国时期发明的失蜡法,可以制造极其繁缛精密的铸件,还可以铸造极其复杂的器型。直到20世纪,这项技术在西方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机械铸造。
三、硫化工艺
世界上最早的青铜硫化处理技术产生于中国。锋利无比的越王青铜剑,不仅显示了它在武器技术上举世无双的成就,它在物理化学上的成就也是令人惊叹的。它那精美绝伦、永不生锈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而在西方,直到近代才发明了硫化处理技术。
四、金属铬化技术
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铬化技术是在金属表面镀铬防锈。这是近代科技史上的重大成就。
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有一种叫“黑漆古”的青铜器,虽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却光泽如新,没有丝毫锈蚀。科学家研究发现,它的表层含有铬元素,原来,这青铜器数千年不朽的秘密,就是它经过了“铬化技术”的处理。
沈括像
五、光学聚焦原理
周代《礼记·内则》记载:做儿媳的每天凌晨都要将“金燧”等日用工具佩戴在身上,到父母那里去问候安宁。这“金燧”就是用青铜制作的光学聚焦镜,古代又名“阳燧”,今日则叫“聚光镜”或“凹镜”。它的用途是向阳取火,让太阳光点燃艾条之类的“火媒”,用以烧火煮饭。由此可知,中国在周代,就已懂得了用凹镜取火的科学原理了。在中国的考古发掘中,也经常出土“金燧”的实物。因此,中国人不但是最早发现光学聚焦原理的,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光学原理制造聚焦镜(凹镜)的民族。
假若你在照镜子时,突然看见了镜子背面的花纹,你一定会感到太不可思议了。但是,在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镜中,有一种被称为“透光镜”的青铜镜,却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1832年,中国的“透光镜”首次传到了西方,立刻引起了西方人的极大震惊,被西方人称之为来自东方的“魔镜”。许多西方科学家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无法破解其中奥秘。中国宋朝的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说道:“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约有迹,所以于光中现。”沈括科学地解答了这个问题。而在西方,这个问题直到1932年,才被一位英国的科学家威廉·布拉格爵士找到答案。20世纪研究中国古代科学的英国专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道:这是中国科学家“在通向掌握金属表面微细结构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