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工具与武器的广泛使用
所属图书:《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 出版日期:2014-07-01

工具与武器的广泛使用

商代,尤其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冶铸业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在河南安阳苗圃北地发现的商代晚期的铸铜作坊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熔铜炉直径达0.83米,出土陶范及陶模19000多块,主要是青铜礼器范,其中1件鼎范长达1.14米,比著名的后母戊方鼎还要大。这时,已经广泛地使用青铜来制作农业生产工具与手工业生产工具,从而推动了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有、铲、耒、耜、犁铧、锄、镰等,用于刨地、破土、起土、间苗、耘田等。1959年,河南郑州二里冈出土的铜,高6.3厘米,弧刃,上部有十字形纹饰。郑州南关外商代中期铸铜遗址曾出土大量的铜陶范,说明当时铜的生产量是很大的。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的商代晚期铜铲,长22.45厘米,刃宽8.5厘米。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商代中期铜耜,长17厘米,刃宽19厘米。耜是起土的农具。中国古代农业起土工具主要是耒、耜,一般是木质。铜耜套在木耜头部使用,体略呈长方形,扁圆中空,下端为弧形刃。

在商代,渔猎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考古发现用青铜制作的渔猎工具主要有鱼钩及镞。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商代早期铜鱼钩,长约2.7厘米。镞既是渔猎工具,也是重要的兵器。

偃师商城宫殿遗址

手工业青铜生产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锯、刀、锥和钻等,主要用于砍伐、砍削、凿孔、开槽、截断等,是制作木器、骨牙器、玉石器、蚌器等的工具。例如,1974年河南灵宝东桥出土的商代晚期铜斧,长12厘米,弧刃。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铜锛,长13.5厘米,刃宽4.1厘米。1956年,郑州二里冈出土的商代中期铜凿,长18.2厘米。河北藁城台西出土的商代晚期铜锯,呈刀形,下部为锯齿,后部有柄,长14.7厘米。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铜刀,长约15厘米。同墓出土的铜削,柄端呈圆环状,长13.9厘米。偃师二里头出土的1件商代早期铜锥,体扁平,并向一侧弯曲,四稜向前聚成尖锋,长约8.5厘米。

与钺有关的画像

上述这些青铜生产工具坚硬、锐利、耐用,远比石器性能优越,从而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由于广泛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商代的手工业发展生机勃勃。

据文献载,夏代奚仲发明了车,但是,迄今,考古中并没有发现。而商代的木车在考古发掘中已屡屡有发现,并能够根据材料复原商代木车的结构。其特点是双轮独辕,辕前端缚有衡,衡上系轭,用以驾马。而为了结实和美观,往往在木车及马头上配有青铜构件或饰物,成为车马器。主要有軎、辖、镳、轭、衡、当卢、泡等。商代的车子主要是用于作战和狩猎。

商鸟纹三戈

商代的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政权和统治,用当时最珍贵的青铜来制造大量的兵器。考古发现的商代青铜兵器主要有戈、矛、剑、钺、刀、胄、镞和弓柲等。商代青铜兵器铸造技术水平熟练高超,这时,铸造的兵器数量很大。例如在安阳殷墟1座商代晚期王陵的墓道中,就发现有随葬的铜戈69件和成捆的铜矛700件以及铜胄数10件,从这里,可以看出商王用青铜兵器武装了大量的军队。

殷墟博物馆远景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1次出兵3000人,甚至多达5000人。可见,商战的规模与激烈程度。商代的铜戈有直内、曲内、銎内三种形制,后来又发展为短胡1穿、2穿的戈等,其最具中国特色。安阳殷墟出土的1件商代晚期铜刀,长约80厘米,宽约12厘米。钺既是兵器,又是刑具,且还有仪仗的功能。例如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大铜钺,平肩,肩部有2个长方形穿,直内。钺身上部饰双虎欲吞食人头的纹饰,人头置于2个张大的虎口之间。钺身1面中部有铭文“妇好”2字。长39.5厘米,刃宽37.3厘米,重9000克。

妇好像

在河北藁城台西及北京平谷刘家河发现了商代晚期的铁刃铜钺。藁城台西铜钺,残长11.1厘米,宽8.5厘米。钺身用青铜制成,饰有两排乳钉纹。刃部已残,经鉴定系用陨铁锻打而成。它表明商代先民已经利用陨铁来制作兵器了。

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