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三维空间的塑像
所属图书:《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 出版日期:2014-07-01

三维空间的塑像

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并且,浮雕、透雕、圆雕艺术以装饰形式在器物上获得突出的成就。

商周青铜器上的浮雕装饰纹样,“以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现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感情、观念和理想”。(李泽厚语)

兽面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最有特色的一种浮雕装饰样式。它以鼻为中心,向两侧展开,形象十分地图案化,雕塑技法的运用使之在器表的平面上表现出一种浑厚、凝重的立体效果。中国古代浮雕艺术的繁荣,集中体现在商周时期铸造的青铜器中。商周时期为数众多的青铜器纹饰装饰,是中国特有的浮雕艺术样式。它把叙事性和表现性统一起来,以生动的情节和传神的塑造,对当时的社会理念、风俗、生产生活场面等予以形象的描绘。它的造型手法具有写实性,但其构图和空间处理却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方法,因此在把握对象方面显示出一种高度的自由。青铜器纹饰中最常用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是平面浅浮雕,其一般做法是在印模压印出的凸起却细腻平整的画面上再加刻阴线,勾勒出图像的细部,穿插其中的面和线使造型形象丰富而生动。对中国浮雕艺术而言,作为造型语言的“线”的大量运用,具有民族气质和富有审美表现力的特点。

兽面纹

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的透雕装饰纹样,通过透雕的艺术创作手法,使得青铜器物剔透玲珑,典雅瑰丽。如商代的透雕兽面纹觚(广西柳州市博物馆珍藏)和战国重金络壶(南京博物院珍藏),运用透雕艺术手法,表现出精巧入微、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使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成为盈盈珍品。

商象尊

商周的青铜器圆雕装饰题材,写实、生动、逼真,颇富立体感,造型简练、概括,显示了独有的风采,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如商代牺尊(上海博物馆珍藏)、西周牛尊(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整体造型十分简练,手法夸张,憨态十足。又如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鸮尊,站立的鸮鸟圆目大睁,坚实有力;湖南醴陵出土的象尊,在基本写实的基础上又有夸张变形的因素,艺术效果独特;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站立人物,神态肃穆。

“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

还有集浮雕、圆雕、透雕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如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体态巨大,四角各铸一卷角羊头,造型端庄;河北平山中山国都遗址出土的人物座三连灯,以人物造型为灯具的主体结构,神态自然。

从整体风格上看,商代青铜器雕塑比较端庄,沉重,伟岸;西周前期、中期的作品比较华丽,装饰繁缛,形象怪异,有一种神秘的色彩笼罩其上;而西周晚期则比较写实,不再咄咄逼人,装饰上也相对简洁了一些。

战国五牛枕

除商周青铜器外,春秋战国的青铜器,也呈现出线性表现的重要特征。在这里,线比立体块面具有更大的灵动性和流动感,通过雕刻线条的运用,浮雕和圆雕结合一体,带给人以巨大的力量感、运动感和扩张感。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兵器握上装饰的各种动物圆雕和云南滇文化兵器握上装饰的人物及动物圆雕都是这种艺术形式的代表。

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艺术,突出地反映了中国浮雕艺术的基本面貌。尽管它在内容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其雕刻技法或手法却变化较多,或剔地平雕阴刻,或剔地浮雕阳线,十分注重线型的凹凸处理,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和聪慧才智。

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