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青铜时代
所属图书:《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 出版日期:2014-07-01

青铜时代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很高的抗磨性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铸造青铜器必须解决采矿、熔炼、制模、翻范、铜锡铅合金成分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埚的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从使用石器到铸造青铜器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飞跃,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巨大动力。

商铜内玉援戈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以大量使用青铜礼器、生产工具和兵器为特征。古代先民对铜的认识历史非常悠久。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成分不纯的黄铜片;甘肃东乡林家和甘肃永登蒋家坪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青铜小刀;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过两件铜锌合金锥。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典型青铜文化为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兵器和乐器等青铜器,铸造技术相当成熟,已非初始的形态。经过商代早、中期的发展,到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铸业达到高峰,制作精湛的成套礼器和乐器数量、品种之多空前绝后。青铜器上所饰兽面纹和各种动物纹,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从西周早期开始,礼器上普遍铸有长篇铭文,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为重要的历史资料。走向铁器时代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早期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青铜铸造技术的提高;旧礼制的衰落消除了种种束缚,呈现出式样精巧新奇、纹饰细密华丽的一代青铜器,其礼器特性逐渐消失,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日常生活器用。整个时代,青铜工农具的使用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未完全排除石器、木器等工具的使用。至汉代,青铜器为铁器、漆器所取代。

半坡遗址模型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郭沫若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4个阶段。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5个阶段。中国各地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二里头文化人面鱼纹图

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年代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此外,山西夏县东下冯文化、山东岳石文化、辽宁长城东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在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人殉和人牲。上述遗址的放射性碳素断代(见考古年代学)年代,正好在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纪年范围内,这些遗址应是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文化类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

中期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此时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约公元前16~前13世纪,以河南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此时期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青铜器数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礼器,贝币大量出现,人殉、人牲更为普遍。后一阶段,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约公元前13~前10世纪(穆王以前)。此时中国青铜时代达到鼎盛,也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相当成熟,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铜礼器、武器与工具。这时的青铜文化以安阳殷墟为代表,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也是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此时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及陵墓,有发达的金文与甲骨文,人殉与人牲成为一种制度极为盛行,凡此种种反映出奴隶制社会的繁荣。西周的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中,发掘出周王朝的宫殿、宗庙和墓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已成熟。

晚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此时期列国都城形成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属货币大量流通。青铜铸造工艺取得突出发展,出现了分铸法、失蜡法等先进工艺技术。湖北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证明当时在采矿、配矿、冶炉砌筑及冶炼方面均达较高水平。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推广,青铜制造业才逐渐衰落。在中国的边远地区,当时还存在着若干具有地方特点的青铜文化。如甘青地区,由于民族杂居,文化复杂多样,有辛店文化、沙井文化与寺洼文化等,其中寺洼文化与西周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北方地区有夏家店上层文化,出土的青铜短剑具有地方特点,还出土带有相当浓厚的中原文化特征的青铜礼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从商周至秦汉,流行着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东南地区的浙江、福建至台湾等地,至西周末期才产生青铜文化,出土的青铜武器等与西周的相同。两广、四川、云南等地区的青铜文化,既有地方特征,又有中原文化的风格。总之,各地区的青铜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同时具有本地的特色。此外,中国的青铜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还与周围地区存在接触,如曾与北方蒙古大草原和西伯利亚的青铜文化进行过交流,晚期与东南亚青铜文化有过密切联系。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

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在商前期的炼铜遗址中,可辨认的铸范中,镢范为数不少,虽然青铜的生产工具在早期的随葬物中较少,但在出土的商初青铜器中,生产工具仍占相当比重,说明在商代的手工业中,青铜工具如斧、锯、凿、锥等已广泛使用,青铜兵器也日益增多。至于青铜农具,虽然奴隶主不会为奴隶提供,但在当时,还有一部分作为自由民的农民拥有青铜农具。历年出土的青铜农具有锄、铲等,这说明青铜主要还是用来制作工具。青铜工具在生产中的效用,使青铜冶铸技术日益重要,因而能获得飞速的发展。根据考古发现,商朝前期,以郑州的二里冈为中心,辉县的琉璃阁、洛阳的东干沟等殷商时期的遗址属于这个时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阳的小屯村为中心,郑州公园区的上层、洛阳的泰山庙遗址和墓葬属这个时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遗址是西安市丰镐村地带、宝鸡西周时期的墓葬;春秋时期以洛阳涧滨为中心,上村岭虢墓、新郑郑墓、寿县蔡侯墓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战国时期,以洛阳涧滨为中心,辉县琉璃阁、古围村,长沙和唐山的战国墓地属于这个时代。

根据最新发掘成果,中国南方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和湖南长沙的炭河里遗址,江西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出土的青铜器,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有发达的青铜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铁器和青铜器的地区之一。中国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青铜艺术品,展示了中国青铜器绵延一千五百多年的萌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因为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青铜作为合金,熔点较纯铜(红铜)低;就硬度来说,青铜较纯铜高。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胀大,所以填充性较好,气孔也少,可见,青铜比纯铜铸造性能更好。这都使青铜在应用上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所以青铜的生产发展很快。青铜工具具有一些红铜工具所不具备的功用,因此它逐步取代了一部分石器、木器、骨器和红铜器,而成为生产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生产工具的出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从此,虽然石器没有完全被淘汰,但石器时代终于被青铜时代所代替。

盘龙城遗址建筑模型

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