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侗族“鼓楼抢鸡”习俗
所属图书:《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1659字

侗族“鼓楼抢鸡”习俗

侗族鼓楼抢鸡习俗主要流传在从江县贯洞镇的龙图、干团和高增乡的高增、小黄等侗族村寨,但此习俗尤以龙图村最为典型,且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文化空间。

龙图村每年正月初二,是一年一度最为热闹的一天。这一天,全村在鼓楼坪举行临嫁女自由择偶的婚俗仪式活动。在从江县东北角的龙图、干团等大小村寨,每年这一天,凡寨中当年即将出嫁的姑娘临嫁前都要挑“黑米饭”和鸡鸭到鼓楼来,与同辈人吃餐告别“歌堂”饭,侗称“散堂席”。进餐前,临嫁女挑着一头是黑米饭箩、一头是鸡的担子,在寨老主持引领、众女伴陪同下,走进鼓楼坪。临嫁姑娘的意中人暗里组成队伍,姑娘的表哥们也组成相等人数的队伍,准备来抢鸡。全寨人围满鼓楼坪四周。在三声铁炮响后。寨老主持登场仪式宣告抢鸡规矩,然后宣布抢鸡活动开始!临嫁女在“咚咚咚哒!咚咚咚哒哒!”的鼓声中,踩着鼓点舞步,跳入女伴圆圈队形中,旋转着肩上担子亮相。此时,情人队与表哥队两支人马由两边按催场的鼓声:“咚咚咚咚……”呼号着:“咳咳咳咳……”踏着舞步威武上场,把姑娘队围在中间。此时的鼓点节奏变为“咚咚哒、咚咚咚哒、咚咚哒!咚咚哒哒、咚咚哒……”在三轮鼓点的反复响声中,队伍突变队形,女队跳出外圈,两支男队跃入内圈,摆出准备抢鸡的架势。在鼓点逐渐加快声中,临嫁女肩上的鸡担子也跟着快速旋转起来。激烈的“抢鸡舞”鼓声,把全场气氛推上了高潮。两队腊汉们,都双手叉腰,圆睁双眼,盯住旋转的鸡,张着大嘴,寻机咬到鸡头。外圈的姑娘队,边随鼓声拍手,边唱鼓劲歌:“如意郎君须留意/脚步要稳心莫急/姑娘命运拜托你/得鸡一辈做夫妻……”姑娘队也没忘给表哥队鼓劲:“表哥表弟心别慌/看准鸡头嘴快张/别让表妹人飞了/表哥表弟脸无光……”在歌声中,表哥队总有人急切抢咬鸡头,被临嫁女旋转过来的饭箩打翻在地,围观群众不时暴发哄笑声。倒地者不服输,爬起来又追上队伍,继续争抢。情人队几次要抢到鸡头,都被表哥队破坏,失去机会。经过多次反复争夺,舞蹈激烈而揪心。最后,临嫁女总算如愿以偿,让如意郎君咬到鸡头,全场欢声雷动。表哥队全队颓然跌坐地上,他们真的让表妹给飞走,感到脸上无光了!姑娘们欢呼:“抢得鸡,做夫妻……”情人队蜂拥着得鸡者,胜利地欢呼:“咳咳、咳咳……”将咬到鸡头的新郎,三次抛起来,接着大家推新郎弯下腰去背新娘。姑娘们也拉新娘过来,接下担子,让新郎背她走。表哥们眼睁睁望着表妹被人背走,全场助兴欢呼。姑娘们、腊汉们拥着新人退场。接着又是三声铁炮响起,寨老宣布胜负结果。此时,鞭炮齐鸣,一群人抬着贴好红纸的一坛酒、一只羊进入场中,得胜方给输的一方送“洗面礼”来了,这是侗寨的礼节。寨老忙走到跌坐地上的表哥队前安慰:“认输了吧!孩子们,快接‘洗面礼’去!”表哥们才不得不认输地爬起,无精打采地走过去接“洗面礼”,怏怏而下。“鼓楼抢鸡”仪式到此才算结束。

每年正月初二的这一天,侗寨中的“鼓楼抢鸡”活动仍然继续,古老的婚俗仪式照常举行。虽然人们心里都明白,“姑表亲”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女还娘头”的旧习早已废除,这仅是仪式而已。但人们总还是假戏真做地、认认真真地踩着祖先传下的鼓点节奏,扮着新郎队,扮演表哥队,将本民族传统习俗沿袭至今。乡民们也一年又一年地、百看不厌地参与和观赏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因为那是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觉得相传下来的鼓点声,不仅能唤醒他们对自己古老文化的回忆,也能时时提醒族民后代热爱民族、热爱家乡,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侗族“鼓楼抢鸡舞”仪式,成为侗寨男女青年一年一度踊跃参与的传统习俗,它记述着侗族社会婚俗历史变迁的足迹。

在侗乡,“姑表亲”婚俗早已成为过去,“女还娘头”的旧习早已废除。但“鼓楼抢鸡”习俗仍在沿袭至今,成为侗寨乡民自娱自乐的年节文化活动之一。

回顾侗族婚俗史,侗族人民能在遥远的古代,在父母包办婚姻的封建制度下,依然尊重女性,给其一天自由择偶的自主权利,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与开明。它给当今人类学家、民俗专家以及其他文化学者研究侗族历史、民俗民风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价值。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