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踩亲舞
家踩亲舞,有的写成“踩青节”,又叫“踩姑节”,
家语叫“帐过”。这是居住在黄平县、凯里市两地重安江一带的
家人于节日集会里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独特舞蹈,是
家青年男女千百年来传递感情、追求自由恋爱的交流平台。
踩亲舞源于家踩亲集会上的芦笙舞蹈。在当地,踩亲是
家人特殊的习俗。每逢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一至初五,
家人就选一个大寨作为集会寨,并在此寨举行“帐过”活动,由寨老、族长或村委会主持。节日第一天,
家男女老幼穿戴一新,前往集会寨投亲访友,叙谈家常,共庆佳节。年轻的姑娘们则盛装浓抹,成群结队赴会。期间,
家人开展吹芦笙、赛马、斗鸟、对山歌等民间项目比赛活动。
“帐过”活动中,踩亲舞是最精彩的项目。跳踩亲舞首先要举行踩亲仪式,仪式由当地最有威望的芦笙师主持。他们依照传统的仪式,手持芦笙,立于树下,然后摘一丫树枝,插到芦笙坪上,然后吹笙起舞。舞毕,将芦笙挂于枝丫上。随后,青年小伙们方可吹笙起舞。
当芦笙舞开场后,在芦笙场上吹笙起舞的青年男子或几十人围成一个大圆圈,或各自为阵踩圈吹笙起舞。当家小伙子吹起那清脆、欢快的芦笙舞曲步入芦笙堂引路时,身着盛装的2至6位
家姑娘也跟上伴舞翩翩起舞。姑娘的舞步必须和上小伙子的芦笙曲调。在男女的青春舞动里,小伙子随心所欲,姑娘们则比动作灵敏,比歌舞技巧。为了试探姑娘的心思,小伙子边吹芦笙边用脚跟轻轻地踩住身后伴舞姑娘的脚尖。姑娘如果对小伙子中意,就会在歌舞行列中握拳轻轻地敲打小伙子的肩背,算是回复。于是他们边跳边舞,沉浸在欢乐的芦笙舞之中。如果不想与他有过深的交往,则跳着舞躲过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跳踩亲舞时,小伙子用脚跟踩点姑娘的脚尖,姑娘随后在小伙子的背上轻轻地捶打,这些举动既要协调,又忌粗俗。
家踩亲舞就是通过跳芦笙舞建立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是男女青年恋爱的起点和走向婚姻的渠道。然而,踩亲舞中的青年男女,并非仅仅限于情侣之间,即使是不相识的男女青年,也可以与人共舞。一曲舞下来,有的会成为朋友,有的发展成恋人。成为恋人的,在之后的芦笙舞中,他们便随着男女之间踩脚拍背的无声爱意坠入爱河,然后双双离开芦笙场,带着初恋的羞涩感到寨头村边互诉衷肠。
家踩亲舞表演豪迈自然,灵活多姿,既风趣幽默,又雅俗共赏,是
家芦笙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表演内容。正因为如此,
家踩亲舞不仅深受青年男女们的喜爱,也颇受
家男女老幼的青睐。每当
家青年在集会上跳起踩亲舞时,周围总是围着不少的
家中老年人为他们助兴,给他们喝彩。2009年8月由黄平县申报的《
家踩亲舞》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列入黔东南州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