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喊天习俗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是“六洞”、“九洞”一带侗族村寨祈天求雨的喊天节。“六洞”、九洞”是侗族传统地域称谓,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从江、榕三县交界的一片侗族聚居地区。具体来讲,“六洞”是指从江、黎平两县以贯洞镇及黎平县的肇兴乡为中心的周边侗族村寨。“九洞”是指从江、榕江、黎平三县交界以从江县的往洞乡为中心的周边侗族村寨。2009年9月由黎平县申报的《侗族喊天习俗》入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喊天习俗的来历,在“六洞”、“九洞”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侗族地区遇上了百年未见的持续两年的大旱,河水干涸,草木枯萎,田里庄稼颗粒无收,侗族村寨人民被迫四处逃荒。当时黄岗侗寨寨老吴万想为解民忧,徒步千里,寻来当时最负盛名的天师吴为民,请他向上苍祈祷,给侗族地区降雨,保佑侗族村寨年年岁岁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天师吴为民当即择日于农历六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天仪式,向天求雨。
四方侗民闻讯后,从四面八方赶到黄岗,将祭坛围了个水泄不通。寨老和“腊汉” [1] 们杀了大肥猪作供品,天师吴为民亲自摆腌鱼、果品,燃香焚纸,宰雄鸡祭天。只见他抱起大圆鼓,口中念念有词,飞身跃上高脚凳,击鼓三通,望天大吼三声后,倾刻下起了瓢泼大雨,全场观众为之欢呼雀跃。从此,这一地区侗族村寨年年丰收、六畜兴旺。为感谢苍天庇佑,为纪念天师吴为民,这一地区侗族村寨将每年的六月十五定为祭天节。
时至今日,每逢特别干旱之年,这一地区的一些侗族村寨都要在农历六月十五这天进行“喊天”祭祀活动,其目的是求雨求福求平安。喊天的主要内容是:我们侗族人民不知谁做错了事,冒犯了您“萨香” [2] 老人家,使您生气上天,故不降雨,将井水干涸,溪河断流,稻田开裂,禾苗干枯,草树枯黄,牛马断草,五谷难长,人也难活。今天我们侗族村寨拿出生猪、鸡、鸭等五生祭品,诚心向您道歉,请您“萨香”老人原谅,马上降雨,让井水重冒,溪河重流,五谷恢复泛绿,树叶再次发芽,从今以后,保我侗族村寨事事顺意,岁岁平安。
“喊天节”的活动都是在传统的特定地点上举行,设祭祀台摆放鸡、鸭等供品,由当地寨老推选有名望的人作为主祭者在台上念祭词喊天,另有1~3位辅祭者按主祭者喊天的内容及程序一边念祭词一边献上祭品。台下由穿着长袍的几十名寨老在地上跪伏求雨,按照台上主祭者念的内容,偶尔大声应和几句,使整个喊天祭场气氛神秘严肃而热烈。
现在的喊天习俗已从单纯的祭祀转变为融祭祀、娱乐为一体的节日了。决定进行喊天的侗族寨子会邀请周边寨子的亲朋好友来过节。届时,寨内寨外的人们都穿着盛装前来参加活动。青年男女行歌坐月,老人们叙旧对歌。节日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村寨之间的友谊,对于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腊汉”:侗语音译,即男青年。
[2] “萨香”:侗语音译,即雨婆、雷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