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苗族酒礼歌
所属图书:《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出版日期:2015-06-01 文章字数:929字

苗族酒礼歌

苗族酒礼歌是宾主在酒席上互相问候、赞美、祝福、酬谢等劝酒助兴的礼仪歌。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唱法,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曲调畅达、情感真挚,可用平腔调叙事抒情,也可用高腔调放声高唱,表达情意,抒发情怀。

苗族酒礼歌篇幅短小,歌词精湛,一般为十行左右,长于十行的较少。有的是五言体,押调;有的是长短句体,押韵。大部分为中年人和老年人们在筵席上喝酒时唱,也有迎客和送客时唱的。唱酒礼歌时多为即景生情,听歌还歌。内容形式不是很固定,通过丰富的想象,以赋、比、兴的手法来表达主客之间、亲朋之间的盛情美意,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苗族酒礼歌也是有固定内容和腔调的传统酒歌。

一般亲朋好友来访,主人以酒、肉招待,与客人畅饮,聊天叙旧,酒至半酣,就唱起酒歌来助兴,这时所唱的歌多以问候、酬谢为主要内容。起房立屋、接亲嫁女、小孩满月酒等隆重场合,主人先在自家大门口摆拦路酒,客人一到,主人方先唱拦路酒歌和迎客酒歌,以表敬意,客人逐一喝酒,过1~5道甚至12道关卡后才能进屋休息。当天晚上,主人把客人所带的鱼肉食物煮好,邀约寨上房族邻里陪客。于是宾主敬客酒歌、交杯酒歌一曲又一曲,一唱一和,接着第二天和第三天轮流到叔伯家喝酒。这时所唱的内容多为赞美、祝福为主。第三天下午,欢送客人返家时,主人方唱起送客酒歌,客人也以歌答谢,在歌声中蹒跚离去。

苗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因而对苗族酒礼歌的起源无法考证。但在私有制产生后,一是家庭成了基本的社会组织和生产单位,人与人或家庭与家庭之间发生了更为密切的关系;二是生产有了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平时基本生活外,家庭收入还可供应酬使用。而且苗族先民很早就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为苗族酒礼歌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苗族为了生存,多次迁徙到边远地区生活,把酒礼歌带到这些地方传承至今。

苗族是个纯朴、真诚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有客必有酒,有酒必有歌。酒礼歌词里有苗族的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时代变迁等诸多内容。无论在普通餐饮桌上或是盛大宴席上,苗家人都要拿出自家酿制的米酒来迎客待友。几分酒意催化下,酒礼歌不时飘出。所以,传唱人数多,影响大。2009年9月,雷山《苗族酒礼歌》被列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在雷山地区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保障。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