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鸭溪腾飞之年
2012年,鸭溪被列为贵州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遵义市唯鸭溪与尚稽获此殊荣。为响应“三化同步” [1] 号召,鸭溪镇提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城镇,城镇建设全面铺开。从春节过后,全镇干部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那时提的口号是“白(天)加黑(夜)”、“5+2”(即周一到周五再加双休日)工作制。由此创造了25天动迁193户,15天将迎宾大道、政府门前大街以及黎明路、河滨路等1000余米街道白改黑(水泥路面改成柏油路),180天建成河滨广场等奇迹。这一年,鸭溪集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方方面面都可圈可点,可歌可颂。数据和景观皆难以一一列举,兹将集镇主要变化记下,作为鸭溪精神佐证。
巨变之一:大道迎宾接杭瑞。杭瑞高速公路与鸭溪接口处原设计为12米宽匝道,镇党政领导深谋远虑,提出扩建成40米宽的迎宾大道,高速路建设方只负责12米投资,其余资金由鸭溪自己解决。为此,鸭溪投资近3000万元,推平了两个山头,搬掉了一座天桥,拆除了两座粮仓,搬迁了百余户民居,终于建成了40米宽、800米长的迎宾大道。铸就了鸭溪气派靓丽的迎宾大门。
巨变之二:达锦园接黎明路。鸭溪中学至黎明路之间原为急拐弯的后水河,一条弯曲陡窄的田坎路勉强连通。小雨泥泞,暴雨惊魂。2002年,此处就曾经吞噬了王游等两位初中学生。十年后的今天,鸭溪以克难攻坚的大无畏精神挖掉一个半山头,将后水河取直改道,建成了酒业还房(近10万平方米)和达锦园住宅小区。彻底改善了交通和人居环境,为鸭溪中学打开了宽敞靓丽的南大门,敞开了西乡学子的腾飞之路。
巨变之三:古老后水换新装。后水河可算是一条古老的自然河,河床陡缓不一,河岸低矮狭窄,河道九曲回肠。仅鸭溪中学后面一个“狗脚湾”的地名,足以想象当时地貌。2012年,政府争取水利项目资金,彻底整治河道,沿岸砌青石堡坎,再配以一米多高的精致雕花青石栏杆。洪水驯服,行道通畅。更在河岸壁上绘大型壁画,绵延三百余米,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全是鸭溪历史文化题材,大展鸭溪人文魅力。又在河流与326国道交叉的东南角建一秀美的河滨广场,“宜居宜游,喜气洋洋。赏心悦目,快乐安康。”
巨变之四:雷家坡氧吧全民共享。雷家坡因前些年退耕还林,树木成荫,环境清幽。2012年,政府将原有的羊肠小道铺成了石板路,沿途置三座凉亭,主峰建一观景塔。再将坡脚原来湖广庙前红军开会的四块土推平,铺成了石板广场。石板路从广场两侧顺山而上,至坡顶连通,犹如项链挂两山脖颈,而广场恰如玉坠,镶嵌于酥胸,建成了镇民舒心的森林乐园,为群众带来快乐健康。
巨变之五:北部新城A区建设全面铺开。政府大楼右侧的街房和后面的分散民居共计搬迁200余户,土地整合后建北部新城A区。东西向的商业步行街和南北向的大岚路将189亩土地一分为四,其中三块分别建成电梯楼或商住还房楼,留西南角10000多平方米建市政广场,广场下建3500平方米商贸中心和30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将城区中心牢牢定位,为鸭溪景观再谱新篇。此工程乃2012年城建之最,至今仍在建设之中。
此五大手笔使鸭溪面貌焕然一新,为鸭溪由集镇向城镇蜕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12月15日,遵义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将鸭溪与绥阳一起定为市卫星城,县委随后将鸭溪与乐山、枫香等西部八乡镇规划为经济开发区,明确提出鸭溪为开发主战场,将依托这里的交通优势建设物流中心和工业园区,带动其他乡镇一起腾飞;2013年4月,鸭溪成功申报中国特色镇,黔北名镇由此迈向全国名镇。鸭溪建设的突飞猛进,虽然与古镇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经济基础密不可分,但回首是年的点睛之笔,我们可以骄傲地说:2012年,是鸭溪的腾飞之年!
[1] “三化同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