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美酒探源——鸭溪窖酒的演进
所属图书:《黔北名镇鸭溪》 出版日期:2013-09-01 文章字数:1056字

美酒探源——鸭溪窖酒的演进

鸭溪是我省四大闻名古镇之一,以水绕场流过,似鸭子奔溪口蜿蜒注入乌江而得名,此处不但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而且地下矿物质含量丰富,水质优良。天然条件适宜酿酒,自古便有“酒乡”之称。

早在两百多年前,鸭溪镇就酿出了美酒。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著名史学家、诗人洪亮吉任贵州学政,在《鸭溪行馆》等诗中,就用“酒边人去住,花里径纵横”、“客醉连宵雨,花残昨夜风”等佳句,热情咏赞鸭溪镇上的美酒。光绪十一年(1885),镇上商人赖广兴在下场口开办“广兴祥”酒坊,生产出“雷泉大曲”,被誉为“二茅台”,记入方志。

1933年初,遵义县鸭溪镇下场有手工业商人——何清华、何清荣弟兄二人,合伙开设一酿酒作坊。采用四川泸州老窖传统工艺,请师掌灶,酿造本地窖酒,销售各处,扬名一方。稍后,该坊又以中草药秘方精制曲药,专酿特种窖酒两千多斤,深藏达十年之久。既熟起窖,酒香飘逸半街,闻者莫不垂涎。争相购买,均被婉言谢绝。主人以奇货居之。

1947年12月29日,正值当时鸭溪区区长杨丕丞五十寿辰,宾客云集。清华、清荣弟兄二人备办寿礼,前去恭贺。同时,敬献陶瓷斤装特酿老窖二瓶,以祝寿庆。席间,举瓶启封,斟酒待客。顿时,酒香满屋。众宾争问此酒何名,其昆、仲二人回说:“尚无招牌,请区长赐名!”丕丞乘着酒兴,就以他弟兄二人之名作招牌,命名为“荣华窖酒”。

自此,该坊即以其特酿作母液,勾兑中和,包装远售,倍受青睐。时人喜饮,被誉为“小泸州”。然此酒虽与泸窖相近似,但又有某些不同。所以,独树一帜,别具地方特色。

尔后,随酿随窖,轮流交换,均供不应求。尽管生意兴隆,清华、清荣二人却从不粗制滥造,以假充真。因信誉至上,有口皆碑,故此酒历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秋,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同年,又逢蒋介石五十八诞辰。为祝双庆,事前,重庆曾派军政要员由川入黔,来鸭溪下场守候提取“荣华窖酒”。当时,一共开来七辆“中吉普”,只见一箱箱酒被抬上车去。其陶瓷瓶颈都系着红绸飘带,上面用金粉印有“中正寿酒”字样,十分气派!此事,有原鸭溪区天旺乡茅坝小学附近刘德安老人等在场目睹。多年后,仍能眉飞色舞地追述当时提酒的情形。此外,鸭溪街上何乃钊、李少全等老人亦是当时在场的目击证人。

解放后,1952年3月12日,清华,清荣弟兄所营酒厂收归国有。正式更名为“鸭溪窖酒”。接着又陆续拨款建修,增添设备,招收工人。其包装式样也逐渐改进,由原陶瓷瓶封装改为玻璃瓶装。从此,“鸭溪窖酒”便以“酒中美人”的盛誉驰名四方,畅销海内外。

黔北名镇鸭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