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鸭溪镇中学
鸭溪镇中学位于集镇西边卧龙山麓,山湾如椅,校园正座。三面绿树环抱,处处鸟语花香,风景绚丽。校园占地400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7000多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公租房各一幢,学生宿舍三栋,可供50位教师、1500名学生住宿;食堂一栋,可供1000人同时就餐;多功能教室一间;理、化、生标准实验室各两间,仪器设备均达一类初中标准;有图书室和阅览室,现有图书30000多册。学校目前开设28个教学班,有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总数近100人。在87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11人,中学一级教师32人。是遵义县西片区大型初级中学之一。
学校始建于1986年,时鸭溪二小并入鸭溪小学,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利用鸭溪酒厂旁后水河畔原二小校舍创办鸭溪镇中学。建校初期,仅有10位教师,初一级开设2个班,再加一个初三补习班,约有学生200人。随着集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至1993年,已达10个班,共有学生600多人。除本地生源外,还有来自石板、乐山等地的学生就读,人文气息日臻浓郁。因学生不断增多,校舍及设施日益见窘。2001年,县教育局和镇党委几经周折,选址卧龙山麓汤家湾修建新校园。
2003年秋,学校迁入新居。当是时,新校园操场起伏不平,乱石遍布,蒿草映林。仅一幢综合教学楼孤立于山湾之中,除厕所外,相应配套设施几乎为零。学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师生们自己动手砍除蒿草,自力更生修建了临时学生食堂;再用4间教室作学生宿舍,解决了寄宿生的吃、住问题。2006年,镇人民政府拨款修建了2幢学生宿舍楼,大大缓解了学生住宿难的问题。2008年3月,学校采取先由食堂承包商垫付建修食堂,后从承包费中偿还的办法,修建了学生食堂,进一步完善了校园设施。除此外,学校还有计划地设施校园“四化”(绿化、硬化、美化、净化)建设,先后硬化了操场,平整了环形跑道;装扮花圃,种草植木,校园环境日新月异。2012年,学校被评定为市级绿色示范学校。
这期间,为优化教育资源,学校先后合并了镇内的三间中学:2003年秋合并大岚中学,2004年9月合并白龙中学,2008年12月合并荷庄中学。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了教师专业优化整合,学校综合实力大大提高,加上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教学质量和声誉蒸蒸日上。现已发展为一间大型的农村寄宿制中学。
近十年来,教学质量更是突飞猛进,升学率逐年上升,先后为上级学校输送了两千多名学生。升入县一中人数更是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2010年15人;2011年升27人;2012年达31人。
为此,学校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002年1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厅评定为贵州省“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2006~2007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2008年10月通过了县级素质教育督导评估验收,获“良好”等次;2009年被评为“遵义县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遵义县中考工作先进集体”、“遵义县两基迎国检先进集体”;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2012年获“遵义县教育质量先进集体”奖和“鸭溪镇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奖。
短短20余年,镇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把“理想的人生从这里启航”作为校训,以勉励全体师生;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一种适合师生互动,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以“构建绿色校园、文明校园、人文校园,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把学校办成有特色的农村示范性初级中学”为目标,逐渐形成了“勤奋学习,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全面发展”的校风,“循循善诱,为师为范,敬业爱生,求真求实”的教风,“学要勤奋,学有兴趣,学要灵活,学要广见”的学风。
在鸭溪这块文化厚重的土地上,镇中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杭瑞高速公路开通,鸭溪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镇中人明白,集镇变为城镇,人口将会大增,学校的担子将会更重。面对机遇和挑战,学校将乘势而上,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把学校创办为遵义西片区最大最美的农村示范性初级中学。为西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三所合并学校简介
大岚中学
大岚中学始建于1976年秋,为大岚小学、锡村小学的戴帽初中班合并组建而成。校园座落在大岚公社后面的王家林。1985年,大岚乡兴办大岚酒厂,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经学校多方努力,取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大岚酒厂出资迁址新建教学楼与老校园置换。1987年,在老校园对面坪上征地建教学楼。1988年秋,学校迁入新校址。至2003年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校点布局整合资源的精神,并入鸭溪镇中学。大岚中学校园由镇政府接手办为鸭溪镇敬老院。27年间,学校虽几经波折,仍发展迅速,战果辉煌。至合并前,已由建校初的四个教学班,180名学生发展到11个班,700余学生。1980年,学校曾获鸭溪区中考升学率第一名。47名毕业生中,有2人升中专、4人进中技、17人升入普通高中。
荷庄中学
荷庄中学位于鸭溪镇西南方向,在鸭溪镇金钟路旁。距集镇2.7公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是鸭溪镇创办较早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其前身是1965年9月开办的“荷庄农中”,校址即现在的荷庄小学,是当时鸭溪兴办的最早农中之一。当时仅有一个班,61名学生,两位教师。次年开设了两个班,教师增加一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没有正常招生。70年代中期搬至现在的堰坎小学办“金钟中学”。这期间兴起各个大队办小学戴帽初中,荷庄小学、底坝也办有初中班。1977年9月,金钟中学从堰坎搬至底坝,与底坝初中合并,利用国家在三线建设期间修建的闲置厂房做教室,办学条件比在堰坎有较大改善。1982年9月,金钟中学合并到荷庄小学的戴帽初中。1984年9月中小学分开,次年迁至前述校址办独立的荷庄中学。服务半径6公里,服务区域内的学校有荷庄、底坝、堰坎、同心、芭蕉5所小学。1995年9月~2008年底,学生人数大约在400人左右,2001年达471人。2008年12月,遵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初中集中办学、规模办学的指示合并到鸭溪镇中学。
白龙中学
白龙中学创建于1970年,是白龙小学的戴帽初中。建校之初仅开设了初一级1个班,约有学生45人。1989年,白龙中小学分开,开始独立办学。1991年,学校迁至白龙办事处,开设了5个班,学生人数达到250人。2001年,增至6个教学班,学生达300多名。2004年秋,按照上级撤并学校整合资源的精神,并入鸭溪镇中学。
以上三间中学各有所长,在数十年间积淀了丰厚的办学经验和文化底蕴,承担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培养了成千上万名优秀学子,为鸭溪镇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故作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