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完善水西“则溪”制的洛纳阿阔
阿阔,全称洛纳阿阔,唐朝时期人,阿哲部第50世君长。
在彝族的古代英雄豪杰中,出生神奇者有三位。第一位是远古的神祖支嘎阿鲁,支嘎阿鲁是太阳和月亮的儿子,相恋的太阳和月亮分别化身为鹤君、鹃王或天凉、地女,生下支嘎阿鲁后却不能抚养,于是有马桑木为其哺乳、雄鹰覆翼给其温暖;另一位是生在战乱中的乌撒折怒王,又一次演绎了支嘎阿鲁的神奇故事;第三位当为洛纳阿阔。
阿哲部第四十九世君长阿施洛纳妻妾成群,正妻耐德夫人布氏不育,却极其妒嫉阿施洛纳妾们有育,致使阿施洛纳中年无子。一年,有一妾偷偷产下一子,孩子乖娇可爱,生下后不哭不啼,像很懂事的样子。这位妾害怕孩子被阿施洛纳的耐德夫人发现加害,她强忍揪心的痛苦,把刚生下的婴儿抱了放到山上,一连七天,成百的燕子覆着这个婴儿,给他当襁褓,以燕涎当乳喂他。这一幕怪异的事被牧人发现,在当地一时传开。手下人就报告阿施洛纳,阿施洛纳心中有了底数,就给婴儿取名阿阔,意为燕子,暗中交与他人代为抚养。
二十岁的阿阔,长得英俊伟岸,能文善武,年迈的阿施洛纳不顾老耐德和众穆濯的反对,毅然把君位传给了阿阔。阿阔对“慕俄格”的宗法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把“慕俄格”分为上、中、下三路,每路以四宗亲,计十二宗亲,设火著、化角、架勒、则窝、雄所、以著、的独、朵泥、陇胯、安架、六慕、于的十二则溪,“慕俄格”中央直辖一木胯则溪,共计十三则溪。火著、化角、架勒、则窝、雄所、以著、的独、朵泥、陇胯、安架、六慕、于的和中央的木胯则溪这十三则溪内,洛纳阿阔分别任命阿户、阿五主管木胯则溪,归宗、以义主管火著则溪,德初、法沙主管化角则溪,阿隆、扒瓦主管架勒则溪,褒舍、法胯主管则窝则溪,阿乌密、米苏主管雄所则溪,以苴、阿布主管以著则溪,这借、叉嘎那主管的独则溪,那威、卧这主管朵泥则溪,陇胯、支铺主管陇胯则溪,阿哲琪、底苏主管安架则溪,化那、阿阔主管六慕则溪,鲁娄、德诺主管于的则溪。如此之后,十二宗亲各领土目四人,四十八部之下为一百二十骂裔,各骂裔拥有十夜所,共一千二百夜所。至此,“慕俄格”的宗法制度日趋完善,罗氏国的统治根基更加巩固。
洛纳阿阔的一生,娶了二十四位妻子,生了四十八个儿子,水西四十八目大多为洛纳阿阔的子孙。洛纳阿阔曾规范过彝文。《大定府志》录安国泰所译夷书九则称:“阿町,唐时纳垢酋,居岩谷撰爨字,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曰韪书,即今夷字。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会意诸义”。洛纳阿阔对黔西北历史上的制度文化和文字文化的贡献,是无人能及、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