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片区最大的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毕节市
马铃薯是毕节市的优势农作物之一。2013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高达520.16万亩,总产鲜薯580万吨,总产值达82亿元(数据出自《毕节年鉴(2013)》)。据介绍:2012年,全市马铃薯脱毒良种覆盖率达53.3%;2013年,全市马铃薯脱毒良种覆盖率又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高。不但如此,毕节市还是贵州省及周边地区主要的马铃薯种源基地;目前,毕节市已经成为中国西南片区最大的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
2008年以来,为了适应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在贵州省农委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毕节市不断加快全市马铃薯原原种基地建设的步伐。目前,毕节市七星关区基地有温网棚4.5万m2,培养室、接种室、实验室等1000m2,种薯贮藏室600m2,冷库200m2,并配备了相关的仪器和设备设施;威宁基地有马铃薯标准棚及网棚6.2万m2,常温库及农机具库900m2,原原种贮藏恒温恒湿库600m2,组培楼2400m2,并配备了相关的仪器和设备设施。至2013年,毕节市已具备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8000万粒的生产能力,成为我国西南片区最大的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地。
目前,基地团队成员有34人,其中专门从事马铃薯研究的高级科技人员10人(研究员3人),初、中级科技人员24人(研究生6人、博士生1人)。2011年,该团队被毕节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牌为“毕节试验区马铃薯产业体系人才团队”。近年来,基地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际间科技合作项目和国家、省、市马铃薯科研项目。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博士及其团队成员的帮助和指导下,毕节市还建成了马铃薯重点实验室1个,在威宁自治县建成育种站1个,博士工作站正在筹建之中,为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繁育及其配套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毕节试验区马铃薯产业体系人才团队”已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育成品种毕引1号、毕引2号、毕薯2号、毕薯3号、毕薯4号等,在生产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良种繁育方面,以马铃薯茎尖剥离、组织培养、防虫网室工厂化快繁技术为核心,依托生物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积极开展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工厂化繁育、各级脱毒种薯和商品薯的研究、生产及推广应用工作,已拥有各种类型的脱毒马铃薯品种五十余个。同时,还根据市场需求推出高产、高淀粉、油炸加工、早熟四大系列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目前早熟品种以费乌瑞它、中薯3号为主,中晚熟品种以宣薯2号、威芋5号为主,特色品种以黑美人、紫云1号为主,淀粉加工型以新引进的青薯9号为主。此外,毕节市还与省内外的五十余家公司和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紧密联系,形成了稳定的种薯营销网络。
2008年以来,毕节市共生产和推广应用脱毒马铃薯原原种1.2亿粒,为2.4万亩原种生产基地提供优质原原种,脱毒马铃薯良种应用覆盖率和新增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带动广大农户增产增收,为毕节市、贵州省乃至我国西南片区马铃薯良种的推广应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