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中国皱椒之乡——大方
所属图书:《毕节之最(修订版)》 出版日期:2017-09-01 文章字数:1586字

中国皱椒之乡——大方

大方县辣椒种植历史悠久。据传,明朝初年,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到都城应天府(今南京)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带去大方干辣椒进贡。朱元璋吃后感觉又辣又香,见大方辣椒浑身发皱,遂赐名“皱椒”,从此年年索贡。因此,大方辣椒又称“贡椒”,是中国七大名椒之一。2008年8月27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大方县命名为“中国皱椒之乡”。2013年9月24日,“大方皱椒”还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大方县大力发展皱椒的种植和加工业,使许多种植辣椒的老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也让不少从事辣椒加工和流通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大方县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辣椒种植,是农业部区域规划中全国22个大面积种植辣椒的县之一。大方辣椒以“皱椒”、“鸡爪椒”、“线椒”为主,享有“椒中之骄”的盛誉。其特色是肉质肥厚,色泽红亮,辣味适中,清香浓郁,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辣红素的含量在2.5%~3.0%之间,优于其他产地的辣椒。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方皱椒具有辣红素和辣椒碱含量高、香味独特的优点,且在对比检测的国内外优质辣椒品种中重金属含量最低。

大方皱椒产品长期畅销国内其他省(市、区)和省内各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远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由于多年来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大方皱椒单产较低,老百姓只能眼巴巴地守着“中国皱椒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却无法使其转变为财富。近年来,大方县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决定在“中国皱椒之乡”这块金字招牌上做足做好文章。为此,该县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大辣椒的提纯复种力度,着力挖掘良种增产的潜力。同时,扩大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工程、科技培训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综合示范推广,确保辣椒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

大方县在发展辣椒产业的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拓宽流通渠道。为进一步加快辣椒产业的发展步伐,各种植辣椒的乡镇还推行“一村一品一合作组织”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建设,让部分农民从生产中脱产出来成为经营者。大方县还建立健全了辣椒的流通体系,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贵州大方百里花公司、大方天椒公司、琼芳公司、吴记老字号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纷纷建立生产基地,对辣椒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

为延长产业链,实现辣椒的就地增值,2012年12月,大方县破土动工兴建辣椒产业科技示范园区。2013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该县辣椒产业科技示范园区被确定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大方县辣椒产业科技示范园区集科研、基地示范、生态旅游观光等为一体,建设地点位于该县的羊场镇和理化民族乡。产品加工区设置在东关乡大方食品药品园区及黄泥塘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两个地方。

大方辣椒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突出六大功能:一是新产品研发功能;二是科技服务功能;三是新技术集成与应用功能;四是产业扶持与孵化功能;五是休闲娱乐美丽乡村建设功能;六是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功能。截至目前,通过整合部门资金、财政资金和融资贷款等方式,园区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完成投资8100万元,完成规划总投资的41%。目前,辣椒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已入驻大方百里花食品有限公司、大方琼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吴记老字号食品公司等十多家辣椒加工企业,入驻贵州举利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大方归化辣椒专业合作社等12家专业合作社。

2013年,大方辣椒产业园区核心区种植面积2000亩,示范区种植面积1万亩,带动了全县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种植辣椒面积达到19.5万亩,产值10亿元,带动五万多户农村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

通过努力,“中国皱椒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的内涵正得到提升,外延正得到拓展;一棵棵摇曳在风中的辣椒苗,正逐渐成为大方县广大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毕节之最(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