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盘继红
所属图书:《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 出版日期:2015-09-01文章字数:2816字

盘继红

一、从民间走向声乐艺术殿堂

1944年1月5日,盘继红出生在广西富川县下坂村的一个瑶族农民家庭。

大瑶山里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是很难得读书上学的。幸运的是,到了入学年龄,新中国已经成立,盘继红也顺利地在当地读了小学、民办中学,掌握了基本的文化知识。

盘继红从小爱好民族民间艺术,喜欢唱歌,而当地丰富的瑶族民歌以及戏曲小调也给了她充分的艺术滋养。小的时候,她还学过桂剧、彩调等地方戏,这为她后来的声乐艺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喜爱到参与再到专业,是大部分少数民族艺术家的成长轨迹。爱好歌唱并有了一定功底的盘继红,很快成了当地民间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12岁的时候,她就参加了家乡的业余剧团,演出地方戏——桂戏、彩调。那时,她参加演出的剧目有桂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米桑》,彩调《娘送女》和《刘海砍樵》等。

1958年,盘继红参加了梧州专区群众业余文艺会演,演出了女声四重唱,还跳了瑶族长鼓舞。

中学毕业后,1959年2月,盘继红参加了工作,在福利公社文工团当演员。同一年,她又先后上调到富钟县文工团和梧州市歌舞团当演员,逐渐走上了比较专业的声乐艺术道路。

1960年,盘继红参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艺会演,在《刘三姐》中扮演王媒婆,获得好评,受到关注。1961年,她被调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歌舞剧团担任演员。

盘继红虽然从未受过专业训练,但由于声音素质好,具有献身民族声乐事业的强烈进取心,肯于刻苦钻研,取长补短,因而刚一参加工作时,她就成为引人注目的瑶族青年歌手,并且一步步进入了更为专业的艺术团体。

1965年,组织上为了进一步培养这位从瑶山上走出来的歌手,选送盘继红到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深造。在刘慧娟、王品素教授的指导下,盘继红不但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而且系统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学校的理论学习,使盘继红认识到,作为声乐演员,不仅要有圆润、甘美的音色,还要有宽厚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这就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经过不断探索和刻苦训练,她终于突破了难关,扩大了音域,丰富了表现力,由过去只适合于演唱民歌的声音条件,转而也能演唱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经过这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她的演唱技能和表现力实现了很大的飞跃。1979年,盘继红又在组织的安排下,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了一年。正是在组织的关怀下,盘继红逐渐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瑶族歌唱家。

1969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盘继红回到广西歌舞团工作,并一直担任独唱演员。

二、新中国第一代瑶族歌唱家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瑶族歌唱家,盘继红热爱民族艺术,在她的声乐艺术生涯中,主要以演唱民族民间歌曲为主,此外还参加过歌剧演出。数十年来,她勤勤恳恳地为各族人民送歌献艺,给当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0年,在刚满16岁时,盘继红就担任了民族歌剧《刘三姐》的伴唱,并曾随《刘三姐》演出团到北京汇报演出,之后又到全国其他一些省、市作巡回演出。

1974年,盘继红在北京参加了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担任独唱。1975年,她又参加了全国独唱、独奏单项节目调演,演出了女声独唱和女声二重唱。

1980年9月,盘继红在北京参加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获得了优秀节目奖。

《壮族人民歌唱毛主席》曲谱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盘继红积累了许多经典演唱曲目,主要有《壮族人民歌唱毛主席》《千歌万曲歌唱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好》《瑶族人民怀念周总理》《红太阳照瑶山》《瑶山顶上飘彩云》《阿里罗船歌》《昨夜灯花开》《瑶族酒歌》《凝望这幸福的邕江》《竹楼静悄悄》《红棉花情歌》《鱼靠水呀花连根》《喝口瑶家蜜糖水》《阿妹不责怪》《故乡的红河水》等。不少歌曲曾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为广大听众所熟知。其中一些歌曲,至今仍然为大批群众所热爱和追捧。

在歌曲之外,盘继红还演出过歌剧,扮演过《刘三姐》中的王媒婆、《夺印》中的烂菜花等角色。她还曾为香港摄制的大型纪录片《桂林山水》录制《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深》《春歌》等插曲。

除了在国内演出,盘继红还把自己优美的歌声送给了国外的民众。1984年,她随广西艺术团访问非洲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多哥、贝宁、刚果、喀麦隆五国,担任独唱,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唱,给那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盘继红的嗓音圆润洪亮、宽厚结实,演唱热情饱满、朴实无华,富有浓厚的山乡气息和浓郁的民族韵味,给人一种纯真美的感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盘继红的成长历程中,党组织总是给以及时的关怀,人民群众也给了她很大的激励。每当谈到事业上的发展,她总是满怀深情地说:“我所取得的一点成绩全靠党的培养和教育,如果离开了党、离开了人民,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我要一辈子为祖国、为人民放声歌唱。”

党的关怀和人民的激励,还体现在给了盘继红许多社会荣誉。1975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7年,她出席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次党代会。1979年,她出席了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她还担任了中国音协理事、广西文联委员、广西音协副主席等职务。

三、“盛开在南疆的红棉花”

盘继红的歌唱,与民族音乐和民间戏曲有着很深的渊源,尤其是瑶族的民歌。她的艺术生涯,可以说是瑶族民歌吸收和推广的双向过程,她从瑶族民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把瑶族声乐艺术传播到了更为广泛的地区和领域。

盘继红家乡的人们在表演《蝴蝶歌》

瑶族民歌是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浸润在瑶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凡是婚嫁喜庆以及节日和其他公共活动,瑶族人民都要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信念等。瑶族民歌同声二重唱或多声多重唱的表演形式,以及歌词中丰富的衬字,构成了其独一无二的特色。盘继红家乡富川瑶乡古城和一些瑶族村寨中流行的《蝴蝶歌》和《留西拉裂》,就体现出了这些特点。后来,盘继红演唱的歌曲及其表演,继承了瑶族民歌的特点。比如,她和吴巧演唱的瑶族传统民歌《流水欢歌迎客来》,曲调优美,婉转悦耳,唱出了瑶族人民的热情,展示了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祖国南疆是木棉的故乡,盘继红的家乡就有着高大的木棉树。每当木棉花(红棉)开的时节,红色的木棉花点缀大地,如彤云似烈火,把大地山河装点得格外娇艳。在瑶族民间,人们常常把美好的事物喻为盛开的木棉花。盘继红也在《壮族人民歌唱毛主席》这首歌中,用木棉花起兴作比,歌唱了毛主席,歌唱了新中国,而她自己也被称为“盛开在南疆的红棉花”。

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