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李默然
所属图书:《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 出版日期:2015-09-01文章字数:7060字

李默然

一、生活坎坷,苦中“蹭戏”

李默然

1927年11月28日,李默然出生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一面坡镇一户贫苦的回族家庭,是兄弟姐妹8人中最小的一个。4年后,日寇入侵东北,他的家乡就此沦陷,一家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1932年,白喉病肆虐,由于家庭困难无力医治,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先后夺去了李默然二哥、三哥、三姐的性命。两年后,年仅7岁的李默然也不幸染上白喉,全身上下肿得像个馒头,生命危在旦夕。幸运的是,一位老中医恰巧来到镇上,治好了他的病。

1937年,李默然一家迁至牡丹江,10岁的他这才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在小学里,李默然的成绩十分优秀,考试从来都是前三名,年年都得奖。然而,好景不长,1941年,开火车的大哥被日本人开除,家里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塌。为了谋生,14岁的李默然不得不辍学,帮助养家。为了挣钱,他当过小贩、做过杂役,饱尝生活的艰辛。

起初,李默然靠卖烟卷挣钱。他每天早晨都去日本人的商店批发烟卷,一人一次只能买到两盒,他就学着别人的样子转圈排队买烟,直到把衣服里边的兜全部装满。卖一盒烟能挣1分钱,他每天平均能赚到两三毛钱,有时还会多赚一两毛,给家中拮据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观。然而,当时日本人四处打击倒卖烟卷的小贩,一次,李默然不幸被日本警察发现,结果挨了一顿拳打脚踢,被打掉两颗牙。“这两颗牙,我一直没有镶上,它时刻提醒我受过日本警察凌辱的事。这些经历对我今后的人生观和人生道路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日后,回想起当初受到的欺辱,李默然仍记忆犹新。

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也让李默然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在卖烟卷的日子里,他所在的新安市场是牡丹江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演出。于是,在卖完烟卷后,李默然总会偷偷溜去“蹭戏”。“当时剧场不像现在这样一进门就收票,那时都是中间打票,所以我几乎都听遍了那些剧种,什么河北梆子、大鼓、单弦……卖票的人在这边卖,我就跑到那边听,他上那边卖,我又跑到这边来,实在四面围堵,我就藏在厕所里。后来我就慢慢感觉到,当演员挺好,在台上有哭有笑、有打有闹的,虽然当时我还没真正理解演员的含义。”

久而久之,“蹭”得多了,李默然便开始模仿起来。京剧《武家坡》《二进宫》《辕门斩子》等剧目的台词他都熟记于心,不但会表演生旦净末丑,还会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一次,他为大姐一家演《武家坡》全剧,既演薛平贵,又演王宝钏,竟演得惟妙惟肖。后来,李默然又迷上了电影和话剧,沉浸在表演艺术的世界中,为日后的戏剧生涯打下了基础。

二、志坚行苦,初露头角

1945年,18岁的李默然来到牡丹江邮政局工作。那时,邮局有个业余剧团每天都在排戏,他一有空就趴在墙头偷看。

一天,李默然偷看时被导演发现。当时,剧团正在排话剧《保险箱》,刚好缺一个仆人的角色,于是导演就让他按剧本要求试演了几个动作。看到李默然的表现,导演十分吃惊,不住地称赞他是个天才。就这样,李默然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话剧,从此走上了戏剧表演的道路。

1946年,李默然参加了青文演剧社,并在大型话剧《风雪之夜》中担任主演。在剧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资本家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1947年,舒群、罗烽、白朗等人组织了东北文艺家协会文工团,面向社会招收演员。看到告示后,李默然兴冲冲地报名参加了选拔。一开始,他考的是自己最不擅长的音乐,考试中,考官拉的每一个音调他都唱成“5”,考官只好劝他去考戏剧。当时,李默然唱了几句《白毛女》中“杨白劳”的唱段,结果被意外选中,录用为正式演员。同年,他出演了在文工团的第一个剧目——歌剧《血泪仇》。

进入文工团后,每天早上大家都要轮流读报纸,这对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李默然来说无疑是个大难题。一次读报时,他把“效率”的“率”读成了“shuɑi”,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还有一次,他念错了台词,把“酗酒”的“酗”读成了“xionɡ”。深感自己的文化水平落后,李默然一头扎进图书馆开始苦读,一直读到了1953年。其间,他阅读了哲学、文学、历史等各类书籍,日复一日,从未间断。那时,团里的人都知道:要找李默然,就去图书馆。

在以后的演出中,大至一台戏、小至一个字的读音,李默然总要反复推敲。他还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起床练形体和声音。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表演水平也变得日益精湛。

1948年,李默然在苏联话剧《俄罗斯问题》中扮演一号人物“麦克菲森”,成为具有较大艺术影响的话剧演员。之后,他陆续演出了歌剧《纪念碑》、话剧《在新事物面前》等。

1951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李默然成为剧院的首批演员。同年,他主演了剧院的第一部话剧《曙光照耀莫斯科》。该剧在全国巡演时引起了巨大反响,李默然的名字也引起全国观众和戏剧界的注意,并逐渐跻身于全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的行列。

此后,李默然在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和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先后主演了《是谁在进攻》《在那一边》《妇女代表》《尤利乌斯·伏契克》《李闯王》《日出》《前进再前进》《娜拉》《明朗的天》《同甘共苦》《渔人之家》《智取威虎山》《烈火红心》《青春》《秋瑾传》《在建设的行列里》《第一次打击》等多部剧目。

1959年,李默然创作了话剧《海边青松》,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进行排演,并成为保留剧目。这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话剧剧本。

三、转战影视,出演“甲午”

1960年,李默然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进入了电影《甲午风云》的剧组。刚进剧组,李默然就遇见了导演林农和摄影师王启民。一见到李默然,王启民立刻向林农大喊道:“你还找什么‘邓世昌’啊,这不就是吗?”原来,电影开拍在即,出演“邓世昌”的演员金山却因故不能出演。王启民的一句话,让李默然由饰演“李鸿章”变成了饰演“邓世昌”。

李默然在《甲午风云》中饰演邓世昌

得知自己扮演“邓世昌”的消息后,李默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悄悄问林农:“我一个满脸长疙瘩的人演民族英雄合适吗?”林农毫不犹豫地答道:“脸上没长疙瘩的人才不是英雄!”这句话给李默然带来了极大信心。

李默然出演“邓世昌”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剧组,大家都认为,让一个从未演过电影的话剧演员出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实在不是明智之举。面对其他人的质疑,李默然没有退缩,顶住压力开始了电影的试拍。

试拍的第一场戏是“闯宴”。拍摄开始后,李默然很快进入了角色:面对污蔑北洋舰队先开炮打伤日舰的罗皮尔,他双眼喷出愤怒的火焰,毫不客气地痛斥了这个日本特务。样片出来后,人们这才发现,这位外表粗犷的话剧演员演起戏来竟十分细腻,把民族英雄邓世昌演绎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从此,剧组上下再也没人质疑李默然的演技,都对他精彩的表演赞不绝口。

《甲午风云》一拍就是两年,在当时的条件下,关于邓世昌的资料十分稀少,要想演好这个角色并不容易。然而,李默然却一点也不紧张。“我完全被这个人物的感情和行为震慑了,用北京人艺的演技学派来讲,一个演员塑造一个人物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经形成了,这个人物应该是什么样的,对待某些人是什么样的,我这个脑子里头就像演电影似的一幕一幕的都有了。”李默然对自己少年时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仍记忆犹新,日本人侵略家乡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些都为他演绎邓世昌这位民族英雄奠定了基础,使他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浓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怀。

1963年,《甲午风云》上映,引起了一阵轰动。在电影中,李默然把邓世昌这一角色生动地呈现出来,成为中国银幕上别具一格的“硬汉”标本。他把辫子一甩紧紧缠在脖子上,手握舵把、二目喷火,驾驶“致远号”向敌舰撞去的画面,让人热血沸腾;他说的那句“撞沉吉野”,至今听起来仍荡气回肠。

后来,人们纷纷称李默然为“永生的‘邓大人’”。对此,他谦虚地说:“我所塑造的‘邓大人’形象之所以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不是因为我的表演有什么独特的功力,有什么了不起的创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民族气节在邓世昌身上有集中表现,与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吻合,从而打动了观众。”

《甲午风云》的成功,带给了李默然如雪片般的来信,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当年的电影“百花奖”。后来,由于“文革”的原因,当年的奖项被取消。此后,李默然又先后参演了《熊迹》《走在战争前面》等电影,以及《公诉人》《银行家》《铁市长》《乔厂长上任记》《光荣街十号》等电视连续剧。

四、弘扬“北派”,心系观众

虽然大多数人知道李默然,都是通过他饰演的“邓世昌”这一角色,可他自己却说:“我是一个戏剧人。在我从事的艺术生涯中,我只拍过6部电影和很少数的电视剧,我主要是从事舞台话剧艺术。我经常跟大家讲,我在电影上是一个业余演员,我说的是真话,不是谦虚,当然我在话剧上也不是什么专家,这两者比较起来,我的精力更多在话剧舞台上。”

从长春电影制片厂回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后,李默然连续演了《八一风暴》《胆剑篇》《第二个春天》《叶尔绍夫兄弟》《红石钟声》《故乡》等剧目。

后来,在“文革”中,李默然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下放到盘锦劳动改造。直到1973年,46岁的他才随着辽宁省话剧团的成立,从盘锦回到沈阳,重返阔别8年的话剧舞台,并参演话剧《为革命修路》。

1976年,在粉碎“四人帮”后,我国的话剧迎来了黄金时代,李默然的表演事业也走上顶峰。1978年,他出演了话剧《市委书记》。第二年,他出演了自己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报春花》。

在《报春花》中,李默然通过饰演党委书记“李健”一角,把自己压抑了10年的艺术热情都倾注其中,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著名戏剧艺术家黄宗江在看完演出后评价:“中国话剧有北派艺术,李默然就是北派艺术的杰出代表。”还有人说:“剧中的女主人公‘白洁’是作家写出来的,而‘李健’是李默然演出来的。剧本中原本不很出色的人物通过李默然的二度创作变得生动丰满、光彩照人。”

此后,李默然的表演热情被充分激发,先后主演了话剧《彼岸》《短夜长歌》《人生在世》《红玫瑰》等剧目。

《花园街五号》海报

1985年,电影《花园街五号》公映。李默然在街上看到广告:《花园街五号》编导、演员来本市与观众见面,在放映前有摄制组明星们的精彩节目,下面是票价和首映式地点。看到这样的宣传,李默然非常生气,他对电影发行处的处长说道:“咱们这些小节目是临时凑起来的,是咱们与观众见面的形式,根本就不够售票水平,让观众花钱看这样的节目,这不是欺骗吗?请他们把海报揭下来,把钱退给观众,不然的话,我拒绝演出。”

在李默然的坚持下,发行处几经商量,决定加演一部新片。这样,加上原定要放映的《花园街五号》,正好符合广告上写的票价款数,而小节目就变成了义务奉献,李默然这才安下心来。

《花园街五号》公映这天,李默然盛装登台,为观众朗诵了《观众,我们心中的星》一诗。李默然平时就十分喜欢朗诵,功底非常深厚,因此他在舞台上朗诵时庄重大方、嗓音宽厚、声情并茂,极具个人魅力。朗诵结束后,有人向他请教朗诵的诀窍,他淡然一笑,答道:“诀窍倒说不上,只不过年轻时练过几年气功。气是声的座,有气才能有声。”

五、不顾年岁,为戏“痴狂”

1986年,我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在上海举行,时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的李默然决定排演《李尔王》,并亲自出演李尔王一角。《李尔王》的剧情大起大落、情感跌宕起伏,是国际话剧界公认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难演的剧目。当时,年事已高的李默然虽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却仍义无反顾地向这一角色发起了冲击。

李默然饰演的李尔王

4月18日晚,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首演《李尔王》。演出中,李默然把莎翁笔下这位专横暴虐、自私昏聩的独裁者演绎得栩栩如生。在这部剧中,李默然大量运用了中国戏曲的表现技巧。其中,他用“四跪”将人物的情感历程充分展现:一跪大女儿是愤怒,二跪二女儿是怨恨,三跪人民是觉醒,四跪小女儿是认罪,由此形成了李尔独特的个性。一场戏下来,李默然的脉搏已经高达每分钟130次。

演出结束后,国际莎士比亚学会主席菲力浦·布罗克班克冲上舞台,紧紧抱住李默然说:“你是中国的活李尔!”《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也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对李默然的表演艺术给予高度评价。

1993年,66岁的李默然退居二线,担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名誉院长。不久后,他排演了话剧《父亲》。

当时,剧院的同事们都觉得《父亲》这一表现下岗职工自强不息精神的题材非常好,但恰逢建国45周年,担心这部剧排演的不是时候。于是,在当年的元宵晚会上,李默然向朱镕基介绍了《父亲》的基本情况,得到了副总理的肯定:“一定要把这部戏排好,中国工人不自强,我这个总理没法当。”后来,《父亲》作为向国庆献礼的话剧在北京演出,朱镕基看戏时几次落泪。

排演完《父亲》后,李默然又看中了《夕照》的剧本,爱不释手,希望能扮演剧中行为怪诞、个性独特的老艺术家,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封台演出。

1993年初冬,《夕照》在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上演,只演3场。没想到,这部剧虽然从未做过宣传,演出时却人满为患。在首场演出中,剧场的门硬是被挤破,玻璃碎了一地。在观众的强烈呼声中,《夕照》进行了加演。最终,李默然的这场封台演出变成了全国巡演,一直演到1998年,足足演了100多场。

1998年,李默然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其间,他创立了“辽宁戏剧玫瑰奖”,先后组织了多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活动,举办了多届中国戏剧节,并开展了各类戏剧演出、培训、理论研讨活动。

2007年,李默然卸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几十年来,李默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始终奋斗在一线。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他也收获了累累硕果。1956年,李默然荣获全国话剧会演二等奖;196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话剧终身荣誉奖;1986年获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的“话剧表演艺术家”称号和话剧终身荣誉奖;1994年,曹禺先生撰文,称李默然为“人民的艺术家”;1995年,他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为李默然举行了“李默然艺术生涯五十年”纪念活动,授予他“人民表演艺术家”光荣称号;2007年,他荣获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并在同年获得第十七届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六、永葆艺术青春

2012年11月8日,李默然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11月2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主办的“李默然同志艺术人生追思会”在中国文联举行。在会上,李默然的儿子李龙吟发言,深情说道:“是戏剧给我父亲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幸福,带给他晚年生活的充实。”

李默然一生共参演了46台话剧、7部电影和5部电视剧。他在表演创作上主张“无禁区”“无偶像”“无顶峰”,并逐渐形成了“气势磅礴、场面阔大、框架雄浑、激情澎湃”的独特风格。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宋国锋曾说:“李默然对话剧艺术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长枪大戟、壮伟刚健的李派表演艺术。”而剧作家曹禺曾这样说过:“李默然的表演艺术,既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精华,更有民族戏曲艺术的深刻影响;既有深刻的内心体验,又有丰富的技术手段。因而,他的表演艺术既有中国民族文化深厚、博大的内在美,又有中国北方文化质朴、刚健、凝重、峭拔的力度美。前者造就了他的表演艺术丰富、广博的内在蕴含,后者赋予他以独特的精神气质。”

《李默然论表演艺术》书影

除了演戏,李默然生前还十分重视戏剧人才的培养以及戏剧艺术的普及。在培养戏剧人才方面,除了指导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学生,他还曾应邀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使一大批青年脱颖而出。为普及戏剧艺术,他发表了数百篇关于戏剧表演、艺术探索、创作体会等方面的文章,并著有《李默然论表演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戏剧人生》(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等。

此外,在国际文化交流工作中,李默然通过在外讲学等多种方式,逐步推动我国戏剧走向世界,极大地加强了我国戏剧界与各国戏剧界的交往。

作为一代戏剧大师,李默然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曾说:“话剧特质之一是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群众。中国话剧走过百年,征途艰辛,有三点尤为重要的经验值得继承:与民族同心、与时代同步、与观众同创作。”他还说,“我从艺超过60年,最大的经验之一就是演员要想真正受到群众欢迎,必须要让观众‘有所得,有所获’。与其让观众前仰后合地笑完后一无所获,不如让观众在微微一笑之后,心灵感受到细微的震颤……艺术要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要爱祖国爱人民,这才是艺术的灵魂。还是要强调责任,要有大义精神。无知的娱乐没有价值,深沉大爱才是艺术的灵魂。”

李默然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戏剧事业,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创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将永远镌刻在我国戏剧文化的史册上。

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