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纳雍玛瑙红樱桃的传奇故事
所属图书:《毕节之最(修订版)》 出版日期:2017-09-01 文章字数:1413字

纳雍玛瑙红樱桃的传奇故事

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特定的人,特定的事,赶巧碰一起,这就叫缘。

1996年的一天,在千里乌江第一漂总溪河畔,领办果树种植场的纳雍县农业局职工徐富军打理果树时,偶然发现一株樱桃与众不同。出于职业敏感,他欣喜若狂。随后,他查阅大量资料,确认这是一株变异植株。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性。

遗传,让生物保留了自己的“姓氏”与“性别”,从而得以生生不息。

变异,让生物在传承中超越“家族”属性而孑然独立,从而让“子孙”变得与众不同。

这种认知,是徐富军在黔西南州农校读书时得来的书本经验。他发现变异植株后,就想利用变异植株培育一个新樱桃品种,让书本经验在实践中落地。

他像照顾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呵护这株植株,密切关注植株的生长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随后,他采用无性系繁殖方法繁育樱桃苗,试着在不同海拔地带种植。

徐富军多年不辍的试验,最终培育出了一个樱桃新品种——玛瑙红樱桃。1996年发现的那一棵樱桃树,被他命名为“母亲树”。

2011年12月,玛瑙红樱桃经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确定了它的植物属性——玛瑙红樱桃属中国大樱桃品系,果形椭园,果色鲜红,果肉厚重,是樱桃中的优良品种。

从一棵“母亲树”出发,到2016年为止,纳雍县的农村已经推广种植玛瑙红樱桃果树7.8万亩,目前已经有4万亩果树开始挂果,每年销售收入可达1.8亿元;既赏花,又尝果,农民增收自不待言。除纳雍县以外,目前毕节市的其他县、区已经推广种植三万余亩,省内的黔西南自治州种植了2.2万亩,六盘水市种植了1.5万亩,遵义市种植了0.8万亩玛瑙红樱桃果树;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市果农也慕名前来购苗种植。这十五万余亩左右的玛瑙红樱桃果树的育苗全由纳雍县提供,按每亩地种植50株,购苗款需175元计算,仅此一项,纳雍县的百姓就增加了二千六百多万元的收入。

链接:

2007年,徐富军的公司被评为毕节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2009年4月,徐富军注册“玛瑙红”商标,玛瑙红樱桃得到了品牌保护。

2010年,公司认定为第五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通过,“玛瑙红樱桃”为一个新的樱桃品种,多年的拼搏赢得实至名归。

2013年,以公司为依托,纳雍县玛瑙红樱桃产业示范园区正式成立。

2014年,玛瑙红樱桃获毕节市“优质农产品”荣誉称号。

2014年,民革纳雍县总支授牌命名为“民革纳雍县总支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地”。

2015年12月,纳雍县玛瑙红樱桃产业示范园获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16年,获第五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徐富军因对玛瑙红樱桃研究开发和果树产业发展的贡献获得各级政府和部门表彰。

2002年获得地区农业局农技推广工作突出奖。

2003年获得地区农业局种植结构调整先进工作者。

2007年获县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

2007年获全国“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

2009年获毕节地区行署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0年获“贵州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1年获“毕节地区百名模范”荣誉称号。

2012年获“全国科普示范带头人”荣誉称号。

2013年6月“毕节樱桃良种选育与优质栽培示范”获“贵州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同年12月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2013年12月“毕节玛瑙红樱桃选育及高效栽培示范”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毕节之最(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