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中国南方草地生态畜牧业的“灼圃模式”
所属图书:《毕节之最(修订版)》 出版日期:2017-09-01 文章字数:2042字

中国南方草地生态畜牧业的“灼圃模式”

广阔无垠的绿色草场上,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着牧草。四周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给这个高原牧场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这里既不是内蒙古大草原,也不是青藏高原的牧区,而是威宁自治县的灼圃草场。灼圃万亩飞播草场是大草原的缩影,它的景致会从根本上校正你对威宁的所有误解。

灼圃草场位于威宁自治县中部的雪山镇境内,海拔在2300~2800米之间,面积近万亩,其牧草以20世纪80年代飞播种植发展起来的为主。看着这一望无垠的大草场,灼圃给你的第一个感觉一定是惊奇。然而,更令你惊奇的是面积如此宽、规模如此大的草场,不是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而是众多人倾注了无数心血建造出来的。

据在灼圃草场工作了6年、参与了灼圃草场创建工作的贵州高原草地试验站原代理站长吴道全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期,世界著名草原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在对南方草山草坡资源和飞播牧草进行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在南方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构想,并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威宁灼圃草场作为试验示范基地。1985年年初,农业部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与贵州省农业厅联合成立贵州高原草地试验站,随即贵州高原草地试验站与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组建威宁自治县灼圃联户示范牧场,先后承担了由任继周院士和蒋文兰博士主持的国家“六五”“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南方草地畜牧业建设和南方人工草地养畜试验区项目。灼圃联户示范牧场集科研、示范、培训、推广为一体,承包荒山7346亩,由中心示范场、18户专业户(内6户、外3户、边9户)组成。中心示范场开展草地建植、管理、利用和家畜性能测定等方面科研课题,建植高产示范草地1000亩,养绵羊500只,并负责18户专业户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后服务。内6户每户承包草地400~700亩,养绵羊200~350只;外3户每户承包草地900~1200亩,养畜300~400个羊单位;边9户每户承包草地50亩,养绵羊25只。通过组建18户专业户,对不同规模、不同畜群结构及指导方式的养殖效益进行对比研究。项目实施以来,开展科研课题五十余项,连片种植高产人工草地七千余亩,连续两次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有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当地培训草地畜牧业生产能手三百余人,培养的百余名高级草地生态畜牧业专家遍布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国内外专家来场考察交流。时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的丁廷模同志将这一模式称为“灼圃模式”。项目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毕节地区、贵州省乃至中国南方的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地。在“灼圃模式”所产生的示范、辐射、带动下,雪山镇通过种草养畜项目,使全镇的草地畜牧业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势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十多年前,贵州高原草地试验站的示范推广基地灼圃草场,还是一片裸露的荒山秃岭,如今已成为广阔无垠的绿色草场。灼圃草场因其雄奇瑰丽的高原草场风光,早已被人们视为胜景。放眼望去,天空湛蓝如洗,白云悠悠;原野青葱如碧,牛羊成群。当你双脚刚一踏入灼圃草场,扑面而来、夹杂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芳香沁人心脾,让人不禁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尽情沐浴在清新淡雅的风中,让人心旷神怡,恨不得一下子投入草原的怀抱。踏入软绵绵的草地,如同踏上了一条绿绒绒的毯子,漫步在这一望无垠的绿毯上,尽情移动着软而极富弹性的脚步。这时的你,最想做的自然是躺在齐腰深的草丛中,打上几个滚,睡上一觉,尽情享受这天然的“席梦思”。然后静静地听头顶上和远方清脆的鸟叫,听近处和远方悠扬的牧歌,看云天相接处山岗上成群结队的牛羊。

在不经意间,成群结队的牛羊过来了,它们下到水塘中,排成一排,狂饮起来。如果说,这一潭镶嵌在绿毯中的极有灵性的水是绿毯的眼睛的话,那么,这正狂饮着的牛羊,加上塘边摇曳的水草,则为这张绿毯增添了动感。到灼圃,不能不看的还有原生态的野草,它们和各种各样的植物一样,虽不像牧草那样绿意欲滴且井然有序,但那种狂野地疯长,一丛丛,一簇簇,也在无声无息中向自然界昭示着它们的存在。

据说,灼圃美景,尽在晨雾,虚无缥缈,有如仙景。只可惜我们没有赶上,无法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献给观众。去灼圃草场,也许你会遇到遮天蔽日的浓雾,但这不要紧,炽烈的阳光和狂野的高原风会在瞬间将浓雾驱赶得无影无踪。浓雾消散后的灼圃草场一定会令你瞠目结舌。这哪是草场啊,分明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草原:天是那样的高远、碧蓝,地是那样的广阔、无垠,草是那样葳蕤幽绿,草场的线条是那样流畅、自然、明晰、粗悍。星罗棋布的羊群像一朵朵洁白的柔云,在草中飘忽;各种各样的野花,夹杂在深草中,忽忽闪闪,晃眼看去,就像一张色彩斑斓的毯子,铺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看着这白云悠悠,碧野连天的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千古绝唱,已然在人们心头定格为辽阔苍凉的意境。此种舒展、豪迈、奔放的美妙感觉,是人们不辞车马劳顿沉醉草原的极乐追寻。这时,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原本就站在真正的大草原上。

毕节之最(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