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身在异乡、心怀祖国的石文宣
所属图书:《水韵天书:水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身在异乡、心怀祖国的石文宣

笔者的书橱中,珍藏着一部石文宣当年馈赠的台湾版的《辞源》,每当查核资料,翻开这部厚厚的《辞源》时,石文宣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眼前。

石文宣于1925年10月15日出生在贵州省都江县(现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上江乡摆鸟村。这是一个水族聚居的山村,山岭连绵,溪流交错,林木葱茏,环境优美。其父石开明,勤劳质朴,靠耕田染布维持一家生计。石开明颇有见识,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仍节衣缩食,将石文宣送进私塾读书。尔后石文宣又相继考入都江中心小学、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就读。他立志毕业后回乡执教,改变水族地区文化教育落后的状态,因而学习勤奋,成绩优异。

1989年,石文宣在贵州省水家学会成立大会上发言

然而,石文宣的这一愿望却因日本侵略者燃起的战火而遭到破灭。1944年,日军入侵贵州,三都、独山、荔波、丹寨等地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日军的暴行燃起了石文宣心中的怒火,他和一批热血男儿一起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并于1944年5月进入贵阳教导团,接受了为期两月的军事训练,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其后石文宣被分配至孙立人将军任军长的中国远征军新一军中,并参加了惨烈的远征缅甸的作战。虽然中国远征军伤亡惨重,但也重创日军,并攻下了日军盘踞的缅甸八莫、南坎、畹町等。在仁安羌大捷中,中国远征军击毙日军1000余人,解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缅军一师7000多人,威震敌胆,扬名世界。

1945年5月,石文宣随军回国。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新一军于当年12月在广州接受日本第23军的投降。其后,因蒋介石一心要搞独裁统治,导致国共两党分裂,新一军被卷入内战之中。

1947年8月,孙立人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军副总司令,并奉调台湾,出任台湾防卫司令。石文宣亦随之赴台湾,先后在多种训练班受训,历任少尉区队副、区队长、中尉连长、上尉连长、少校副营长、中校副营长、中校营长等职。

1955年6月,蒋介石在屏东检阅部队时,石文宣部下的一位士兵的子弹袋中藏有一粒子弹,石文宣因此受到牵连并遭到记大过处分。孙立人将军更是因此事而背上了企图兵变的罪名,从此一直遭受软禁,直到1988年他已是89岁高龄时方获自由,两年后即病逝于台中。

在当时情形下,石文宣愤然申请退役,并于1959年6月1日获得批准。退役金甚少,而自己又无一技之长。石文宣仅靠在街边摆设一个出售、修理打火机和钢笔的小摊为生,其后又在渔船上打工,生活十分困窘。

1970年,他毅然决然地离开台湾,在友人的帮助下远渡重洋,来到西班牙另谋生路。

石文宣来到西班牙,人生地不熟,幸得朋友介绍,在一位西班牙退役少将开设的“中国饭店”里谋得一份杂役的差事,每日扫地抹桌洗碗筷,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所幸他从小在家打杂放牛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又有一定的文化,并通晓英语,所以颇得老板的赏识。为便于和当地民众沟通,石文宣又忙里偷闲,夜以继日地学习西班牙语,最终攻克了语言难关。由于他工作认真,任劳任怨,热情待客,为人诚恳,被老板聘为会计。更令石文宣意想不到的是,时日一长,老板的女儿见他身材魁梧,又精明能干,竟然暗生情意,倾心于他,两人最终结为终身伴侣。

婚后,岳父对他更加信任,又因年世已高,便将饭店交给他全权掌管。石文宣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夫唱妇随,尽心尽力,饭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便又增开了几个“中国饭店”,生意十分兴隆。在西班牙卡底斯若琴市,提到“中国饭店”,人们都交口称赞。石文宣成了当地的名人,还有了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石文宣的坎坷经历令人惊叹,艰苦创业的精神值得称赞,而更令人折服的是他的爱国情怀,是他对两岸统一,对祖国富裕、民族昌盛的强烈责任感。他十分关注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多次力谏台湾当局放弃“三不政策”,及早与中共合谈,以实现伟大祖国的和平统一。

1986年3月6日,石文宣亲笔向蒋经国上书,恳切地说道:“希望两党不要把仇恨记在心上,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共同来振兴中华。”

1988年3月21日,他写给国民党元老谷正纲的信中说道:“爱国就要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才是国家之福、中华民族之福。”

1988年3月22日,他又向李登辉上书说道:“和平统一才是国家之福、台湾同胞之福。如果拒绝和平统一,必是内战,这样将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

1988年3月25日,他又向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李焕上书,非常恳切、非常直率地说道:“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国家领土才能得到完整,对历史才有个更好的交代,我党(指国民党)才是爱国的党。否则,就是卖国的党……大家要发扬爱国的精神,要有远见,要为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及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子孙着想,再次合作,共同来振兴中华。当前是大好时机,错过了这一时机,将会是严重的历史错误。”

1988年4月7日,李焕复函给石文宣:“所示建议内容精粹,见解中肯,已经送交本党(指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单位汇整,以便并案送请大会研讨。”

1989年,石文宣先生与时任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常务副州长胡品荣同志(左)亲切交谈

石文宣身在异乡,心怀祖国,先后写了200多封信给台湾当局国民党政要,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烈盼望祖国和平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的一腔真情。这些信件以及收到的复函,石文宣曾将复印件交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侨联负责人手中,成为历史的见证。

石文宣曾多次利用回国返乡探亲的机会,积极为流落台湾及异国他乡的同胞寻找家人,先后为原籍贵州、北京、上海、河南、河北、湖北等12个省市的120多个住台同胞及华侨找到国内的亲人。

他还多次宣讲回国探亲的亲身经历和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共积极推进和平统一祖国伟大事业等相关政策。时至今日,海峡两岸民众的沟通交往及商贸企业合作日益增强,其中亦包含有石文宣的努力。

石文宣先生(中)与贵州省水家学会部分领导留影

石文宣虽然不是亿万富翁,但他竭尽全力报效乡里。每次回国探亲,他都要购上一大批《辞源》、《新华标准英汉辞典》、《新华字典》和计算器等学习用品赠送给故旧亲友和乡里子弟,并曾向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学、都江区中学和都江区一些小学捐款赠书,激励家乡子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他还曾针对贵州山地耕作的实际情况,在国外选购了一台小巧灵活的小型拖拉机带回国内赠给贵州省政府,希望能够有助于贵州省研制出更为适合山区耕地的新型拖拉机。省政府对石文宣表示感谢,并将这台拖拉机交给省山地研究所和红星拖拉机厂研究,希望他们能够从中得到启发,研制出新的适用的农机。

石文宣热爱祖国,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杰出贡献,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1984年、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石文宣作为爱国华侨代表,先后两次邀请他赴京参加国庆大典。石文宣登上天安门城楼,亲眼目睹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三军的雄壮阅兵仪式,激动得热泪盈眶。

正因为石文宣热爱祖国,热爱乡亲,而他1989年回国之时又恰逢贵州省水家学会正式成立,于是他成为特邀代表,并被聘为学会顾问。石文宣慷慨解囊,为学会提供活动资金,并衷心祝愿水族人民早日实现小康,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1998年,石文宣计划偕夫人及女儿石英英和儿子石英中一起,全家返回故乡探亲,不料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于是年7月4日在西班牙南部城市卡底斯若琴与世长辞。

石文宣是国务院确认的对祖国统一大业卓有贡献的水族爱国华侨。石文宣仙逝了,然而在我们的心中,石文宣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在鲜活地跳动。

石文宣,魂兮归来!

水韵天书: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