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陆铎公的传说
所属图书:《水韵天书:水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陆铎公的传说

水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是我国56个民族中有自己传统文字的民族之一。水书是用水族古文字书写而成的文化经典,水族人把水书叫做“泐睢”。水书文字看起来与殷商甲骨文很像,创制的时代极为古远。水书记载水族古老的天文、历法、民俗,以及原始宗教信仰等等。水书是水族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的精神财富,水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水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故而被称为水族的“易经”、水族的“百科全书”,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水族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陆铎公创制水族古文字的传说,据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水族先祖陆铎公为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从而不能将水族的社会历史、生活习俗等记载下来传之后人,非常着急,决心创制水族自己的文字。他仔细观察天文、地理、物象,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不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他都夜以继日地不断思考。陆铎公集中水族先民的智慧,终于创制出文字。

祭祀陆铎公

祭祀陆铎公

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水书《六十龙备要》页面

起初,水族文字多得成箱成垛,堆满一屋子,后来天皇派天兵天将来烧毁了装满水族文字的房子。陆铎公生怕再遭天皇算计,此后便凭记忆写出其中一部分,把大多数水书内容装在脑海里,通过心传口授的方式传之后人。

流传于贵州省独山县水岩乡水东村的水族民谣唱道:

晚清时期,被誉为“西南巨儒”的独山人莫友芝最早对水族文字进行了研究,在他编纂的《黔诗纪略》一书中指出:

莫友芝《黔诗纪略》上关于水书的研究

莫友芝当时已注意到故乡独山的水族,有一种靠水书先生代代相传的有关医药与历法的水书,传说是来自夏、商、周三代。莫友芝认为水族古文字的创制年代,要早于秦丞相李斯以大篆的“籀书”和小篆为标准整理的文字版本,属于在它之前的最为简约古朴的文字。从上下文联系看,莫友芝认为水族文字应来源于秦代以前的金文和竹简。

水书的文字,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象形字,约占水书文字的1/5;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的形体和写法而形成的文字,主要为天干地支、一到十的数字文字等;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具体为一些图画文字;四是指事字,用以指明某种意思,多用于方位词,亦有指明现象者;五是会意字,以两个以上符号合在一起造字;六是假借字,即借用已有的字表示语言中某个同音的词。

水书中的象形字图画形象逼真,主要是描摹实物形状的字。例如,(鱼)、(屋)、(弓)、(头)、(脸)、(耳)等字,这些字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代表的事物。水书中的形意字有一定的实物形状,又有抽象的表意特征。例如,(人)、(死)、(鬼),一个站立的人的图像即为“人”字;人平躺为死的象征,作“死”字;而与人相对立,头朝下脚朝上者则为“鬼”字。水书中的假借字绝大部分是借用古汉字,主要有天干地支字和数字字符等,是将汉字进行省写、反写、减写、添加等改造后得到的文字。例如,(午)、(丑)、(六)、(甲)等等。

目前研究水书的专家已经破译出水书用字有1500多个单字。用水文字可以记录星宿鬼神、天地八卦、禽兽、鱼虫、植物、人体人事、季节时辰、地理方位、数字等。水书卷本所记载的都是一些提要性、条纲性的内容,还有大量要义、仪式、祝词等则靠水书先生一代一代地口传心授。所以水族民众难以独立运用水书,只有水书先生才能看懂和运用水书。

图文并茂的水书

“水书习俗”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书的抢救、保护情况

贵州省、州、县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水书的抢救、保护、传承,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这一极为珍贵的民族瑰宝得以传承弘扬。现今各级政府不但出资收集、保护、研究、出版水书,还为水书先生评定职称,发给生活补贴,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水书抢救、保护、翻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级政府出资征集到的水书已达2万余册,这些水书主要收藏在水族聚居的三都、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的图书馆、档案馆。1994年贵州相关研究单位、专家学者就开始译注出版水书,现已译注出版水书多卷。2003年3月,水书文献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有69部水书珍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水书的内容,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吉凶兆象及驱鬼避邪的方法,并且用歌诀或事物兆象标明它的吉凶所属。水书在水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水族人的婚丧嫁娶、出行、农事、立房造屋等重大活动都要请水书先生以水书为依据来测吉避凶、消灾祛邪。人们把水书先生运用水书文献为水族民众择吉避凶的民俗活动称为“水书习俗”,水书习俗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习俗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水族社会中,水书具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对水书,哪怕是一片纸屑,任何人不能跨、坐、踩。水族民间把那些能够看懂水书、运用水书,能够与鬼神“对话”的人称之为水书先生或水书师。水书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他们在水族社会中有很高的地位,很受尊重。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水书先生对水书内容的释读和传承,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水书才能始终发挥其效用。

梁光华等著《水族水书语音语料库系统研究》

王品魁译注的《水书·正七卷·壬辰卷》

独山县本寨水族乡天星村的韦光荣老先生是其家族中第十三代水书传人,他自幼跟随其祖父学习水书,对如何运用水书的相关记载来择吉避凶熟谙于心。韦老先生告诉我们,水家人每逢举办婚丧嫁娶、生产生活中的重大活动,都要依据水书择算时辰方位,方能吉祥顺畅,事事如意。比如测算水稻播种时辰,韦光荣说:“我们水家人每年春播前都要严格按照水书的记载,依据水族特有的历法来测定播种的时辰,这是水家先民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非常符合自然规律,因此很是灵验,只要严格遵照测定的时辰由水族男子去播下良种,就一定能够获得大丰收。”

韦光荣老先生家中珍藏着数百本祖传的水书。那一本本水书,纸页早已泛黄,显然饱经历史的沧桑。他小心翼翼地翻阅,只见所有的水书都是以水族独有的古文字从右到左竖行书写,文字古老奇拙,有的书中还有朱砂标注和插图。韦老先生告诉我们,水书从未有过统一刻本,全是靠水书先生手抄传世,同一书名的水书在传抄过程中亦会产生差异,并会出现不少的异体字。现在,韦老先生的大儿子已有50多岁,一直跟着他学习水书习俗。水书主要是家族传承,传男不传女,当家族中没有适合的传人时才考虑招收徒弟,而且所选徒弟必须人品端正、聪明好学、吃苦耐劳。举行严谨肃穆的拜师仪式后,水书先生便通过口传心授、行为示范及现场实践等方式,将水书典籍中无法记录的大量要义、仪式、祝词等内容传授给弟子。韦老先生说:“水书习俗是一代代老祖宗对天文、地理等自然知识和水族社会知识进行长期探索积淀下来的民族瑰宝,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学习水书习俗一般要经过十年以上才能出师,之后仍需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要成为一个熟稔水书习俗的资深水书先生非常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水书先生在水族地区深受水族人民的尊重。韦老先生说,他学了一辈子水书,用了一辈子水书,直到现在还觉得有很多东西需要继续去深入学习、研究和实践。

“中国水书译注”丛书部分图书

水韵天书: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