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鲁产蛋崖
只听说母鸡会下蛋、鸭会下蛋、鸟会下蛋……石头也会下蛋吗?那可真是闻所未闻的事情。然而“石头下蛋”的事还真的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姑鲁村出现了,并且已有很长很长时间了,要不怎么会流传着“岩鹰下蛋”的传说呢!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尧人山西麓一个叫做姑挂的小溪边,耸立着一座雄伟的高崖,远远望去,高崖酷似一只岩鹰,头部高高昂起,鹰嘴突出向天,两翅展开欲飞,尾巴伸出盖住一堵硕大的石壁。就在这石壁上每隔30年出现一个石臼,然后从石臼里脱落出来一个脸盆大小的石蛋,光滑圆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岩鹰下蛋。
崖壁上的石蛋
准备下蛋的崖壁
传说在很久以前,尧人山山顶的大阴潭里,有两条怪龙,作恶多端,黄龙喜喷水,黑龙爱吸水,如此一来,山下的水族人可遭罪了。黄龙动辄把大阴潭里的水喷出,冲毁沟渠,淹没庄稼;黑龙则时不时把大阴潭里的水吸干,导致溪水断流,田禾干枯,没有收成。人们生活越发艰难,于是把这一情况告诉了陆铎公(水族供奉的祖神,传说也是水书的创制人)。
一天,陆铎公带上一直守护在身边的大岩鹰来到大阴潭。见到黄、黑二龙正在作恶,时而潭水轰轰地往外奔腾,时而消匿得差点见到潭底。陆铎公将手里的三棵芭茅草往大阴潭扬了三下,黄龙把头露出水面,岩鹰猛扑过去,不偏不倚,尖尖的弯弯的鹰嘴狠狠地啄中了黄龙的左眼。扭打中,岩鹰收紧翅膀,用尽全力啄向黄龙的右眼时,黑龙突然蹿了出来,甩出长长的尾巴紧紧缠住岩鹰,岩鹰猛然使劲拔出鹰喙,两翅如剪刀一般,把黑龙的尾巴剪断成两截,正要乘胜追击的时候,黄龙又猛扑过来。就这样岩鹰与黄、黑二龙打斗了七天七夜,最后岩鹰才把这两条恶龙打败。可是两条恶龙本性不改,潜入潭底一段时间后,又出来吞吐潭水,危害百姓。陆铎公带领岩鹰再次与恶龙搏斗,最终战胜了黄、黑二龙。陆铎公轻轻地抚摸着岩鹰的头说:“岩鹰啊,这地方的水族人已经离不开你了,没有了你,他们无法生存,你就镇守在这里吧,免得黄、黑二龙再来作恶。”岩鹰深知不能违背主人的旨意,噙满泪水地问归期,陆铎公对它说:“你每30年下一个蛋,下满666个蛋,我就过来接你回去。”从此,大岩鹰不分白天黑夜,一直镇守在姑挂的水沟边上,让居住在这里的水族人安居乐业。岩鹰按陆铎公的交代,30年下一个蛋,如今已经下了68个,它在这里也有两千年之久了。
姑鲁寨寨门
岩鹰的义举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开来,每当过端节的时候,许多村寨的人们都要来这里敬供下蛋的岩鹰。做生意的人认为石崖有灵气,它能给人带来好运;新婚的夫妇则认为,连石头都会下蛋,祭拜它一定能生下可爱的宝宝;还有的人认为下蛋的石崖能保佑人们健康长寿……而今,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附近村寨的人们都要到岩鹰下蛋的地方敬献供品,表达对岩鹰的敬意。
地质学家于洸、王连芳、许荣华、潘云唐等实地考察姑鲁产蛋崖后,一致认为这是极其罕见的地质现象,至于石蛋的成因,还需作深入的研究论证。现在常常有天南海北的人不远千里地过来一睹岩鹰下蛋的风采。文学家、艺术家和旅游观光的游客,或到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或在这里颐养身心。在这里他们可以住上古朴舒爽的水家吊脚楼,亲身感受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听一听优美动听的水族民歌,品尝醇香的水家米酒,触摸到文化气息厚重的水书典籍,参与古朴的水族民俗活动。
姑鲁产蛋崖景区2010年被评为“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是三都水族自治县首个荣膺国家3A景区的景点。
姑鲁产蛋崖景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