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别具特色的剪纸工艺
所属图书:《水韵天书:水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别具特色的剪纸工艺

水族剪纸与刺绣相辅相成,一幅精美的刺绣必须先是一幅精美的剪纸图案,这是刺绣的前提。因此,剪纸源于刺绣,为刺绣服务,而刺绣则促使剪纸向独立艺术的层面发展。传统的剪纸图案主要有背扇花、鞋花、袜底花、童帽花、围腰牌花、荷包花、枕头花等,此类以“鸟语花香”图案为主;现在已发展到为渲染喜庆气氛而剪的窗花,这类多以“蝴蝶双飞”、“年年有余”等吉庆图案为主。

都匀市奉合水族乡的韦帮粉就是凭着一把剪刀,根据水族民俗风情,捕捉瞬间灵感,剪出一幅幅时代感强、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剪纸图案,被誉为“中国水族剪纸艺术第一人”,号称“水家金剪刀”。她所在的奉合水族乡也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剪纸艺术之乡”。水族妇女中,在剪纸艺术上取得像韦帮粉这样成就的人不在少数,如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的潘娘妹、中和镇的石优,荔波县水利乡的吴小丽,独山县本寨水族乡的韦美,榕江仁里乡的杨兰希等,都堪称民间剪纸艺术家,都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的影响。

韦帮粉和她的剪纸

水族地区乡间的集市上,剪纸摊不在少数,有的十多家一字排开,是集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毫无疑问,这些摊主都是女性,不过你会发现,在比较年轻的摊主身边还有她可爱的女儿,这不足为奇。但是顾客中通常也是母女一道选购,这就是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了。不难看出前者就是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地学习剪纸技艺;而后者则是要选用符合自己生活实际、符合自己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的图案。由此可见剪纸备受水族人民的重视,剪纸作品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件精美的让人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品。

从事多年水族工艺美术研究与创作的杨先模教授总结出水族剪纸艺术的特点,那就是“以心造型,以理造型,以美造型”。他认为,水族妇女通过对大自然各种美好事物的感悟与体验,通过她们神奇的双手,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憧憬、向往,都倾注于剪纸作品中。在创作过程中,她们既保留传统,又不断发展创新。比如剪背扇图案,不能缺少“蝴蝶妈妈”这个主题。在水族地区,蝴蝶妈妈的故事家喻户晓。进行剪纸创作,还要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匠心独运地构思出能够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图案。例如韦帮粉最喜欢剪的是龙凤,这是水族人民普遍喜爱的剪纸图案。龙象征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凤象征和平、自由和美丽。因此,水家姑娘都喜欢用龙作为刺绣的题材,如“二龙抢宝”、“双龙戏珠”;有的在衣袖花的中心部位设计一条可爱的盘龙,左右两旁是凤的纹样,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双凤望盘龙”图案。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用龙凤纹样的剪纸作装饰,四角配以云雷纹。“龙凤呈祥”是水族比较古老的剪纸图案,虽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经过水族人民不断地创造、丰富和发展,已形成水族的特色和内涵。又如三都水族自治县塘州乡的杨黎,其创作的题材有水族的图腾物——鱼,还有其他传统文化素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常常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新人新事新风尚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剪纸摊

剪纸示范

水族民间剪纸绚丽多姿,世代传承。水族民间的剪纸艺术家长期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秀美的山川景色、绮丽的田园风光、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给了他们创作的灵感。尤其是他们的创作多是业余爱好,没有强烈的功利因素,多是由心而发、自由想象,故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貌。

剪纸艺术是水族人民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根植于水族社会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得到升华与发展,成为水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水韵天书: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