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肃穆的葬仪
所属图书:《水韵天书:水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肃穆的葬仪

水族先民认为生命的诞生和死亡是冥冥之中的神灵在安排。人死后的灵魂既能赐福,也会兴祸。因此安抚好亡灵,成为水族丧葬文化的主要内容。

水族丧葬过程可分为报丧、入殓、开控、安葬等环节。

老人咽气后,或立即派人分头去向三家六房、亲戚朋友报丧,或敲击铜鼓或放铁炮报丧。水族认为铜鼓是宝物,是灵性很大的神器,其声音能上通天宇,传递信息,敲击铜鼓可让天上的祖先知道家中死了亲人,请祖先的灵魂前来接引新故的老人的灵魂。

获悉噩耗,同宗族人立即忌荤,而水产动物如鱼虾之类则不在禁忌之列;孝家则马上派人到外姓人家换米来煮,以示哀悼。与此同时,孝子给死者梳洗净身,若是男性死者则剃光头,若是女性死者头发梳成两条辫子,更换寿衣,衣裤件数只能是单数。穿戴完毕,将死者顺梁停放在神龛下,等吉时入殓。

入殓前,在场人忌互相喊姓名,一般是用其他用语来暗示或打手势。女性死者,则须待外家到达之后才能入殓。尸体装入棺中之后,首先是孝子孝女按亲疏秩序在死者的衣兜放入“买水银”和“置田银”,接着依次给死者放土布盖单,每床盖单须撕下一条三指宽的布条作为孝子的腰带,已婚孝子则撕下两条,夫妇各一条;孝女只撕一条,因为水族没有女婿为岳父母戴孝的习俗。撕下来的腰带,戴孝之人要一直拴到除灵罢服时止。入殓完毕,即刻封棺,不能再打开。灵柩顺梁停放于神龛下,孝子、孝女、孝媳即行披麻戴孝礼,然后依水书先生指点决定停柩待葬或即行安葬。

开大控所设的布房

葬礼上的舞龙

水族葬礼中,安葬前要举行盛大的开控仪式,砍牛祭奠亡人。水族十分注重葬礼的排场,场面大小有时直接认为是对亡故老人孝顺的程度。开控以杀牛数量来定规模,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小控、中控、大控和特控。小控的规模最小,时间一般在两日之内,只杀猪来祭奠亡人和招待客人。中控,时间一般在3天左右,要宰杀一匹马或一头牛来祭奠亡人和招待客人。大控,一般要宰杀3~5匹马或3~5头牛,时间要3~5天。特控,规模更大,人数也更多,时间在5天以上,要宰杀很多的马或牛来祭奠亡人和招待客人。中控以上的,都要搭建布房作“控堂”。

开控前,水书先生先在主人家的谷仓“点降”祭“陆铎公”,即将大簸箕置于3把糯谷稻穗上,在簸箕里面铺上6尺白布,放置一升大米,插上6炷清香,摆上煮熟的6尾鱼、6双筷子、6个碗、6个酒杯及豆腐、糯米饭等供品,簸箕周围安放6个草凳,由5位老人陪同水书先生举行仪式,水书先生迎请陆铎公来坐镇掌坛,并诵读祝语,仪式完毕,关门而出。待葬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水书先生又用杀来祭奠亡人的牲畜部分内脏再行祭祀,送走陆铎公。

开控由专门司仪主持,一般10~12人,孝子、孝女、孝媳在他们的指挥下完成每一道程序。

若死者为女性,开控那天晌午时分,在堂屋用门板架起长桌,摆上酒、鱼、豆腐等敬母亲的外家,请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作陪,讲“诘俄牙”(“诘俄牙”是水族古歌的一种,在重大的活动中,主宾双方专门聘请德高望重且能言善辩的寨老来进行辩论式的对说对唱,这是一种水族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按种类可分为婚嫁诘、丧葬诘、断事诘等三种)。席上孝子跪拜外家,孝女孝媳则站立旁边以哀唱挽歌的形式向外家请罪。歌词大意是说母亲在世到得病至升仙,儿女们都照顾不周,请求外家饶恕。一边向外家劝酒,并表态继承母亲的遗志,和外家的往来常走长亲,永不疏远。最后孝子呈上装有瓷碗、白布、糯米饭、剪刀的筛子,舅舅将瓷碗掰碎分给孝子孝女,用剪刀剪下白布,包上一小团糯米饭分给孝子孝女,表示富贵两边发。

开控的程序是:首先,用长凳垫高灵柩,顺着房梁摆放,将两面雌雄铜鼓置于棺下,名为“亡人坐铜鼓”,木鼓则放在堂屋外的走廊上。司仪在堂屋的一角设“开控”祭坛,横放一块长木板,放12碗酒、12团糯米饭、12条烤好的小鱼;侧端放一个用杉木皮制成的三脚架,旁边安置一只竹筐,装12把糯米稻穗和筲箕、阴阳板等物件,屋角立一件古兵器——梭镖和两把杀牛大刀。另一边堆放亡人生前的用具。准备停当,在族内长者的指挥下,木鼓手、铜鼓手、发号兼掌酒人、拍阴阳板者、铁炮手、鞭炮手、芦笙队、大号喇叭手、孝子等均要在孝堂排队静候。当6人手持刀斧绕灵柩三圈驱赶恶鬼结束,鸣铁炮三响,点鞭炮一长串,木鼓在走廊上“咚、咚、咚”地敲响,稍停又重复,如此十二则,同时芦笙、大号齐奏,孝女哀歌顿起,人们肃穆无语,呈现一片哀伤气氛。待十二则木鼓结束,将木鼓放入屋内,从灵柩下移出铜鼓,捆于堂屋的铜鼓枋上,长子将挂有糯米稻穗的扁担在灵柩上顺时针拂三下,然后放到仓楼,随后率众弟兄下跪于柩前,竹筒号声、铁炮声、鞭炮声、铜鼓木鼓声、芦笙声、大号声、司仪歌、孝歌等同时响起。竹筒号手给坛上的13个酒碗斟酒13次,缅怀祖先迁徙创业之艰辛,斟酒完毕孝子平身。稍作停顿,先静听铜鼓曲一阕,转进入立字杆环节。

字杆是一棵上好的竹子,在其上部系着一人形白幡,倚靠屋檐立于大门前,让小人儿白幡在房子上空飘扬。接着在堂中摆一张长桌,中间摆豆腐、糯米饭,旁边摆酒碗,宗支族人每户各带一瓶酒、一碗糯米饭摆放供桌上。孝子首先斟酒,随后是宗支各户按亲疏依次斟酒,一边斟酒一边呼唤祖宗姓名前来享用。礼毕,族长率众人入席就餐。天亮前择吉时,孝女唱孝歌,孝子进厩跪下捆牲口,捆好后牵到控场,围绕栽好的木桩转三圈,让选好的“五富生人”持大索,系好牛颈,绑在桩上。天亮后,把铜鼓移挂控场,在铜鼓架旁边摆一张方桌,摆上一块豆腐和12个酒碗。此时长子手执小白旗在前,次子在后,抬着筐,又有两名孝子扛着一小坛酒尾随,在屋内静候。三声炮响,放鞭炮者在前领着大家进控场,绕牲三圈后把所带的小白旗插在小竹箩里的糯米饭上面,置于桌上,把酒坛置于桌侧,急速跟燃鞭炮者返回屋内。铜鼓手等将带去的酒坛斟酒于预先摆好的12个空碗内,请铜鼓神、祖先前来享用。最后孝男按长幼在屋内依次列队,手执孝棍站于白布(约6丈长)下;孝女一手捏一小把米,一手打伞,从屋里缓步至砍利场绕牲三圈。每转一圈,孝子横握孝棍拜三次,第一次表示拜天,第二次表示拜地,第三次表示拜祖宗。孝女则掷几根稻穗喂牲口。礼毕依次返回屋内,孝子跪拜亡人,起立时双脚重顿楼板。

送葬

送葬

每个环节大家都诵读司仪歌和水族迁徙史诗,同时在间歇时诵读家谱,孝女和孝媳则哭唱挽歌,场面极其庄重肃穆。

水族丧葬庄重肃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都非常鲜明。

水韵天书: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