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惟我身先死 后继频频慰九泉
此诗作者是我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同志,诗题名为《忆王尽美同志》。这是董老1961年8月21日于京汉途中,遥忆当年与王尽美、邓恩铭同时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情景,以及王尽美、邓恩铭在山东牺牲之事,写下的缅怀二位英烈的诗章。
王尽美、邓恩铭均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是我党早期著名的革命家和工人领袖。其中,邓恩铭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代表。
邓恩铭(1901~1931),水族,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水浦板本寨人,其家世代以耕田种地和采药行医为生。后来,邓恩铭之父邓国琮在荔波县城修建了一栋木房,其母常常以做布鞋、绣花和做豆腐卖来补贴家用。做豆腐很是辛苦劳累,邓恩铭小时候经常在天不亮时就起床帮助母亲推豆腐,天亮后又陪母亲一起到市场上卖豆腐。少年时代的磨炼使得邓恩铭很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邓恩铭
邓恩铭6岁之时,其父节衣缩食,将他送进私塾,而后又转入荔波县立小学读书。他聪敏好学,深得老师的赞赏。更难能可贵的是,因受到辛亥革命思想的影响,少年时代的邓恩铭竟能针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写下一些抨击时弊的诗篇。其中一首写道:
邓恩铭烈士故居
荔波樟江
另一首则表达出他对清末水族农民起义领袖潘新简的崇敬之情:
流经荔波境内的樟江,一碧如洗,两岸林丰竹茂,风光旖旎。少年时代的邓恩铭游览樟江美景,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荡舟樟江放歌》:
可见,少年时代的邓恩铭心中便已有了革命思想的萌芽,立志报国,决心为民族的解放,为推翻黑暗的旧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1917年夏,为了开阔眼界,邓恩铭决定远离家乡,投靠在山东为县官的二叔黄泽沛继续求学。一位同窗好友劝阻他说:“世道如此不平静,何必奔波千里求学呢?”邓恩铭写下两首诗来表示自己的决心。其中一首写道:
另一首诗既表达出他对故乡、亲友的留恋之情,更表现出他业已树立扭转乾坤的远大抱负:
1918年,邓恩铭到了山东,考入省立一中。这期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邓恩铭和不少进步青年一起,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各种革命活动之中,并因此结识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王尽美等人。他们积极组织热血青年和广大群众,上街游行、宣传演讲、罢市罢课,创办刊物宣传革命思想,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浪潮。邓恩铭不但在斗争中经受了各种考验,更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为了宣传革命,发动群众,他经常出没于工厂、商埠和劳苦大众之中,曾在山东济南的《通俗日报》上发表一组反映劳苦大众艰辛生活的诗章。其中一首写道:
邓恩铭坚定的革命斗志和杰出的才能赢得了广大进步学生的信任,在1920年6月学生自治会的选举中他被选为学生会领导成员并兼任出版部部长。针对当时全国各地尤其是山东省内灾荒严重、哀鸿遍野的悲惨情况,邓恩铭策划出版了一期校刊《灾民号》,亲笔撰写了《灾民之我见》这篇笔锋犀利的时政论文。文章开篇便提出了若干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为什么有灾民?我们对于灾民应当怎么样?怎样赈济法?光赈济目前吗?还是赈济将来呢?灾民的觉悟……接着一针见血地指出灾民问题的实质:“就是因为一帮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才有灾民。”号召灾民:“要有彻底的觉悟……要知道,要是再不设法子来对付这一帮豺狼似的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以后就没有我们苦人过的日子了!”
在此期间,邓恩铭、王尽美和另一名同学王志坚发起成立“康米尼斯特学会”(即共产主义学会),组织进步青年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李大钊、陈独秀相继在北京、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消息传来,邓恩铭、王尽美、王翔千、王复元、王用章等5人亦在1921年成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邓恩铭、王尽美被推举为负责人。1921年6月,邓恩铭、王尽美两人作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赴上海参加是年7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本次大会的有13名代表,代表了当时全国的50多名党员。此次大会,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
返回济南后,邓恩铭和同志们一起组织进步党员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经常深入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在济南和山东的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22年1月,邓恩铭、王尽美等人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派,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1922年4月,邓恩铭返回祖国,于7月16~22日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向代表们传达了远东革命团体会议的精神。
其后,邓恩铭和王尽美返回济南,积极发展山东各地的工人运动。邓恩铭来到淄河矿区,在工人中撒播革命火种,不断发展工人群众入党,并于1923年秋成立了中共淄河矿区支部。
1923年秋,邓恩铭受党组织委派,来到青岛开展工作,筹建党团组织。他深入到学校师生、工人群众中,宣传革命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学习《共产党宣言》等,反帝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在青岛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4年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正式成立,邓恩铭担任书记。同年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青岛小组,邓恩铭担任组长(嗣后改称中共青岛支部,邓恩铭任书记)。
1925年2月,在邓恩铭和中共青岛支部其他同志的组织领导下,青岛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大罢工,胶济铁路全线瘫痪。罢工运动持续了10天之后,反动当局和资本家不得不作出妥协,青岛市及胶济铁路沿线各段鞭炮齐鸣,庆祝罢工胜利。同年3月胶济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下设青岛、高密、坊子、张店、济南、四方机厂等6个分会,会员发展到1500余人。
其后,青岛多家纱厂相继成立工会。当时,青岛计有7家纱厂,除华新厂是中国资本家兴办外,其余6家都是日本资产。为反对日、中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压榨,1925年4月19日,青岛爆发了全市纱厂工人大罢工。邓恩铭亲自起草了《青岛大康纱厂全体工人泣告书》,严词鞭挞日本帝国主义“欺负我们国家,侵略我们主权”,对工人“要打就打,要骂就骂”的罪恶行径。工人群众向厂方提出了16条要求。眼见罢工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日本厂方不得不作出退让,与工人代表签订了复工条件,罢工运动取得了胜利。
嗣后,为镇压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反动当局与日本帝国主义强盗勾结,竟然于1925年5月29日出动军警3000余人,强行解散纱厂工会,打死工人8人,打伤17人,逮捕75人,这便是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邓恩铭亦被反动派当局逮捕,关押一周后被驱逐出境。
1925年5月30日,上海也发生了英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的事件,即“五卅惨案”。这两起惨案在当时被称为“沪青惨案”。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邓恩铭冒着生命危险潜入青岛,组织动员青岛工人、学生和社会各界民众成立“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惨案后援会”,进行广泛宣传,揭露帝国主义和反动当局的滔天罪行。青岛怒吼了,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罢课运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3万多人参加的游行示威,并成立了青岛市各界联合会。
此种情形令日本帝国主义和青岛反动当局万分震惊,日本强盗拿出30万巨资买通山东军阀张宗昌。张宗昌悍然派出大批军警,强行捣毁工会,大肆逮捕工会干部、成员和进步学生,又大量开除参加罢工的工人,邓恩铭等6000余人遭到通缉。在这种血腥的镇压下,这次罢工失败。
然而,压迫越重,反抗越激烈。邓恩铭和同志们仍然毫不畏缩地坚持斗争。他曾一次次遇险,又一次次凭借着机智脱离险境。有一次,一个便衣警察发现了邓恩铭的行踪,便紧追不舍,邓恩铭穿过人群,进入一家理发工会会员张师傅的理发店中。邓恩铭以眼色示意,张师傅马上明白过来,便以身体挡住了警察的视线为邓恩铭理发。那个愚蠢的警察探头探脑地往屋里窥探,便守在店门口不走了。张师傅随即拍了拍邓恩铭的肩头说道:“来,洗头!”邓恩铭马上会意,快步走过去,迅速闪出侧门跑到后院,翻过围墙躲过了一难。
1925年8月,王尽美同志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邓恩铭受命到济南担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这时期白色恐怖十分严重,邓恩铭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他写回家中的信里有好几首诗词,充分反映出他那气壮山河的革命精神。其中一首《江城子》写到:
1925年11月的一天,邓恩铭和同志们正在开会的时候,被警察当场逮捕。邓恩铭当时患有严重的肺结核,反动当局对他虽有怀疑却又查无实据,经地下党组织多方营救,花了一笔钱,他终于得以保外就医。他不顾个人安危,拖着病体,仍然一如既往地在山东各地奔波,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并主编了《红旗》、《铁路工人》等刊物,向工农民众宣传革命道理。
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邓恩铭参加了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还应邀到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介绍山东工农运动的情况,给学员们以极大的鼓舞。
嗣后,邓恩铭返回山东,历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等职。1929年初由于叛徒的出卖,邓恩铭再次被捕。这时,他的身份已经完全暴露。不论敌人是酷刑拷打还是威逼利诱,邓恩铭始终毫不动摇,坚贞不屈,千方百计地组织党内同志和其他难友两次进行绝食,抗议反动当局的虐待,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敌人的监狱中,邓恩铭曾组织同志们进行了两次越狱。第一次越狱仅有一人侥幸脱险。第二次越狱有18位同志冲出了监狱,但因长期在狱中受尽敌人的摧残,久病体弱的邓恩铭等11人又被敌人抓回狱中。
敌人恼羞成怒,给邓恩铭等人上了沉重的脚镣手铐,打入死牢,严加监押。邓恩铭深知敌人不会再放过自己,坦然自若,视死如归,充分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崇高品质。在英勇就义之前,邓恩铭写下了这首光耀史册的《诀别》:
1931年4月5日清晨,邓恩铭等22位同志被敌人押往济南维八路刑场。邓恩铭和同志们昂首挺胸,不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高声唱起《国际歌》。这威武雄壮的口号声和歌声,永远激荡在人们的心中!
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恩铭献出了他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山东人民在济南市塑起了邓恩铭、王尽美塑像,在青岛市太平山东麓建起了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面有介绍邓恩铭等英烈的事迹的图片、资料。贵州人民在荔波县修葺了邓恩铭故居,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陈列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故居里面保存着邓恩铭少年时代用过的木床、桌子、椅子、石磨、药碾、八挂钟等遗物。故居右侧是“烈士事迹陈列室”。室内有邓恩铭烈士的汉白玉塑像,还陈列着邓恩铭少年时代用过的笔、墨、砚台、墨盒、衣架、马灯、家信等实物,以及介绍邓恩铭生平和革命事迹的图片、资料。
济南邓恩铭、王尽美塑像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评选活动中,邓恩铭光荣入选。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邓恩铭诞辰110周年,2011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贵州盛缘演艺经纪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拍摄了电影《少年邓恩铭》,在各地影院上映,并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级电视台播放。该影片再现了邓恩铭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追求真理、立志献身革命的光辉历程,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邓恩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的光辉业绩永远彪炳史册!
邓恩铭是水族人民的优秀儿子!
邓恩铭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荔波县城的邓恩铭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