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听歌听故事
所属图书:《水韵天书:水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听歌听故事

旭早,是水族特有的广泛流传的民族曲艺。旭早,水语译音,“旭”即歌,“早”即成双成对之意;也有的水族地区称为“旭凡”,即故事歌之意。“旭早”,汉文译为“双歌”。

旭早的表现形式,大大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曲艺形式,具有十分鲜明的水族风格。其他民族的曲艺,多为两人或多人共同表演,而旭早的演唱大都由一人承担,演唱者既要承担说白任务,又要承担演唱任务,而且无须化妆便可扮演说白和演唱中的所有角色。早期的旭早表演,多是在热闹的酒席间进行,演唱者在讲述一段说白引出故事之后,须举起酒杯绕席一圈,引领听众一道唱起和声。每段歌毕,听众亦要齐声唱和,很能调动听众的情绪,引发听众内心的共鸣,从而将演唱不断推向高潮。

早期的旭早作品,其结构及内容较为简单,大多为说白之后演唱一两首歌便告结束。水族老一辈民间艺人潘静流演唱的很多作品均属此类,例如《野鸡和锦鸡》:

此类旭早,大多在酒宴席中演唱,往往以暗喻手法,传达出主家与来宾之间的相互赞颂之意或青年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之情,幽默风趣,听众不时发出会心的欢笑,使气氛更为热烈。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族曲艺旭早更多地关注到水族社会生活和水族人民的喜怒哀乐、情仇爱恨,内容更为真实生动,表演形式可为一人或多人,演唱地点亦由酒宴场合扩展到场坝、舞台,影响更为广泛。如《风流草》便为不同角色安排了若干处、近200行的唱段。此外还安排了介绍故事背景、串联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心理的七处说白,从而演唱出一个因父母嫌贫爱富棒打鸳鸯的凄凉悲惨的爱情故事。故事中说唱到女主人公阿柳决心殉情投江之时,为她安排了一段唱段:

阿柳殉情后,男主人公岩生悲痛万分地沿江寻找,终于把阿柳的遗体打捞上来。他伤心地把阿柳埋在都柳江边的一个山脚下。故事到此又有一段说白叙述道:

风流草

这种不甘寂寞、听到歌声就翩翩起舞的小草被人们称为“风流草”,并一直生长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的路旁、江边。

最后,该篇旭早为演唱者安排了一段唱段,以点明故事的劝诫主旨:

虽因篇幅关系,未将《风流草》的唱段及说白全部引出,但已能清楚地看到在旭早中,其说白、唱段是相互穿插,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而演唱者可以是一人扮演所有角色并承担所有说白和演唱,也可以是一人承担说白任务,多人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并分别演唱各自的唱段,表演形式十分机动灵活。同时由于旭早的内容贴近水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不仅增强了真实性、故事性,而且更富有社会教化作用,故而此类旭早更受到水族人民的普遍欢迎。

另如20世纪三都女艺人石鞭编演的《艳山花》,开篇便唱道:

接着便以七处较长的说白和近200行唱段相互穿插,演唱了一个根据水族社会现实编就的故事:玉芬姑娘坚决反对父母嫌贫爱富一手包办的婚姻,和心上人朝刚冲破旧思想旧习俗的束缚,私定终身,远走高飞。玉芬的父母又气又急又无可奈何,每天还得家里家外地辛苦操劳,终于双双病倒在床。这时他们才后悔万分,不该阻挠女儿的自由恋爱,从而落得这么个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处境。而在外的玉芬小两口始终挂念着老人,竟然在两老孤苦无依之时返回家中,并诉说道:“孩儿不孝,不该丢下爹妈远走高飞。”俩老喜出望外,玉芬的爹爹唱道:

其母唱道:

在玉芬的鼓励下,朝刚甜甜地喊了声:“亲妈亲爹哟!”而后他唱道:

水族旭早《水寨除魔》

此篇旭早宣传破除封建陈旧陋习,宣扬婚姻自主以及男方入赘女家的新风尚,情节一波三折,故事幽默风趣,曾在水族地区产生很大的影响。

21世纪以来,不少反映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新编旭早更是受到水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青睐。如三都水族自治县文联主席杨胜超编写的《朝霞情缘》,直接反映深圳帮扶三都,使水家贫苦学生得以完成学业的感人故事,获教育部主办的“校园之春”全国曲艺大赛二等奖。都匀市文工团编写并演出的旭早《水寨除魔》荣获2010年7月在贵阳市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一等奖。中央民族大学博导、教授何琳高度评价说:“表演声情并茂,说唱互为辉映,作品注入了时代元素,使水族旭早这一传统曲种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敲铜鼓

水韵天书: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