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端节来过年
在水族所有的节庆活动中,端节的地域最广,人数最多,尤其是其时间跨度之长为世界之最,故而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年节”。
关于端节的由来,水族地区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之一为:
很古很古的时候,水族的一位老祖宗拱登(拱登,水语音译,“拱”意为公,“登”是他的名字;也有共同的老祖宗之意),带着百姓们背着世代相传的铜鼓,带着生产工具到处逃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现今三都的三洞。拱登看到这里方圆几百里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坝子,非常高兴地说:“这正是祖先为我们安排的好住处啊!”于是他就叫大家分为几支各自选择地方居住,开创新的家园,并约定三年后的水历年底全部到三洞团聚。
到了第三年年底,分居各地的各支族人用马驮着糯米、高粱、小米、黄豆、南瓜等,回到三洞团聚,看望老祖公拱登。三年不见面了,而今全都欢聚一堂,大家高兴地敲响铜鼓和皮鼓,手拉着手围成圆圈欢歌起舞。同时又制作鲜美的“鱼包韭菜”,连同糯米饭、米酒等供品摆放齐整地祭奠远祖。而后大家唱起敬酒歌,按祖先传下来的礼仪,大家全部围成一圈站立起来,高举酒盅,喝“团圆交杯酒”——从左至右,我端杯敬给你喝,你端杯敬给他喝,依次转上一圈,表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永远团结在一起。每干一杯,众人齐声高呼:“秀!秀!秀!”(秀,水语音译,干杯的意思)喊声整齐洪亮,喊得周围的山山水水全都一起来回应。
端节习俗
端节是水族最为隆重的喜庆佳节,水族叫“睢借端”(水语音译),“睢”是水族的自称,“借”意为吃,“睢借端”意为水族过端节。端节源于以血缘为纽带的祭祀祖先的水族民间习俗,时间在每年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上旬(即农历八月至十月上旬),主要以亥日,亦有以午日、未日等日为节期。水族地区按长期形成的习惯,依照特定的顺序,分为7批过端节(历史上曾分9批过端节),分批分地方举办各种端节活动。
端节祭祖时的长桌宴
正当大家十分欢乐的时候,官家带着一队兵马,气势汹汹地围过来,硬说这一带地方是官家的领地,地下还埋着他的金银财宝,便要霸占水族人千辛万苦开辟出来的家园。大家哪里肯让官家的诡计得逞?那官家冷笑一声,便叫手下的一个兵丁拿来锄头,竟然一下子就挖出一锭银子,大家都愣住了。拱登仔细地看了看银子,又看见那个兵丁竟然穿的是长袍大袖的衣服,马上明白这是官家搞的鬼名堂。他不慌不忙地说道:“只有银锭表面粘了点泥巴,锭窝里一点泥巴都没有,而且也没有埋藏银子的土罐。这是为什么?这锭银子肯定是你刚刚丢下去的!想要霸占我们水家的地方,休想!”族人们一听,恍然大悟,齐声高呼:“说得好,说得好!”官家的诡计被戳穿了,又无法抵赖,恼羞成怒,便指挥兵丁们动起刀枪来。愤怒的水族人挥动锄头、镰刀、斧头、扁担一齐向官兵们冲去。虽然水族人也有不少战死、受伤,但是凶恶贪婪的官兵还是被赶跑了。水族先民齐心协力地保住了自己的家园。
当晚,拱登梦见一位银发银须的仙人对他说:“明天官家还要放瘟疫来害你们。你们全都要登上坡顶,坡顶上八面来风,就不会被害了。”拱登从梦中惊醒,连忙叫族人收拾好东西登上坡顶。果然,坡顶微风习习,空气好极了,官家放瘟疫的诡计又没得逞。官家和他的兵丁们也全都被水族人吓破了胆,又见水族人占据了坡顶这有利地形,再也不敢来了。
那一天,人们坐在坡上休息,娃娃们有的四处乱跑,有的哭闹不止,而那些拴在树上的马有的昂头嘶鸣,有的扬鬃踢腿,看马的人怎么也约束不住。拱登见了说道:“这里正好是个荒坡,你们带来的马全都拴不住了,何不在这坡上赛马一比高下?这样,一来庆祝我们的胜利,二来也可以让娃娃们高兴高兴,让大家图个热闹呀!”后生们都说:“好!好!”后生们将几十匹马牵到坡脚,一字儿排开。随着拱登一声令下,后生们扬鞭跃马,争先恐后地向坡顶冲去,呐喊声、欢呼声、鼓掌声响遍了整个山坡。后来,端坡赛马便成为水族人过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从此以后,每逢水历年底,水族人依照旧俗全都带上丰收之物来到三洞团圆。后来,大家觉得每年的端节全都要走很远的路带很多的东西来三洞实在不方便,便要求把端节分开来过,还可以让分居各地的族人趁此佳节探亲访友,加深感情。拱登同意大家的意见,郑重地对族人说:“我们全都是托远祖的福,才能到这么好的地方居住。远祖过世的那天是狗场天(戌日),安葬那天是猪场天(亥日),以后就以水历十二月的第一个猪场天为我们水家人的端节吧!”大家都说:“好!好!”那么到底让哪一支族人先过端节呢?拱登公想出了一个十分公平而又便于施行的办法:让各支族人选定一人下田摸鱼,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摸到的鱼的多少来确定各地族人过端节的次序。结果住在都匀套头的族人抓到的鱼最多,于是他们第一批过端节,其他地方的水族也按照这一方法确定了过端节的顺序,分别确定了九批。后来有的地方过端节的时间有了变动,逐渐形成延续至今的整个水族地区分七批过端节的传统习俗。
端节起舞
端节转转连心酒
端节祭祀
端坡赛马
水族过端节期间,要举办祭祀祖宗、祭祀天地、敲击铜鼓、唱歌跳舞、端坡赛马等传统习俗活动。有一首水族民谣唱道:
快到端节时,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开塘捉鱼,宰猪杀鸡磨豆腐,村村寨寨洋溢着吉祥欢乐的气氛。
亥日清晨,设素席祭祀祖宗。水家的素席,忌用猪、牛、羊、马、鸡、鸭等肉,但不忌鱼,而且鱼包韭菜是必备的祭品,以祈求祖宗神灵赐福,年年有余,年年生活如鱼得水,事事如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端节祭品中还需陈列农具及衣服鞋帽,其内涵是不忘祖宗功德,铭记祖宗遗训,齐心协力发展生产,造福万代子孙,从而体现出水族人对祖宗的崇敬和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设祭之后,全寨老幼欢聚在一起敲击铜鼓、皮鼓,欢歌起舞,而后相互邀约。挨家挨户喝“团圆交杯酒”,互祝安康吉祥,共祈来年万事如意。
午饭后,全寨老幼和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各族民众一起拥向端坡。寨老在端坡举行完祭祖祭坡仪式之后,首先骑着马沿坡道遛上一圈为赛马开道,祝愿全族人民新的一年心想事成、马到成功。随着寨老的一声令下,只见数十名骑手跨上骏马争先恐后地向坡顶冲去。端坡赛马时骑手们骑的都是未放鞍鞯的光背马,往往是几十个骑手难分先后,几十匹马相互碰撞。端坡上,马蹄声、呐喊声、喝彩声、欢呼声响彻云霄,端坡成了欢乐的海洋。
傍晚时分,余兴未尽的人们返回寨中,亲朋好友相聚在火塘边享用丰盛的端节晚宴——这时才可以开荤,鸡鸭鱼肉和水族特制的佳酿九阡酒全都端上来,家家户户不断传出“秀!秀!秀!”的欢呼声。晚宴之后,男女老幼欢聚一堂,敲响铜鼓,吹起芦笙,手拉手联袂而舞,水家村寨的端节之夜沉浸在祥和的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