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鱼包韭菜
所属图书:《水韵天书:水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鱼包韭菜

在水族传统饮食中,最具水族文化饮食特色的绝味佳肴当属鱼包韭菜。

水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在一个个星罗棋布的村寨四周,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鱼塘。清风徐来,碧波荡漾,一群群鱼儿在鱼塘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不时可见一条条鱼儿跃出水面,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出一道道银光。鱼塘四周,往往搭有瓜棚瓜架,瓜架下挂着一个个圆圆的葫芦瓜。清新自然的水家山寨风光,令人赏心悦目。

制作鱼包韭菜

鱼包韭菜

在水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有一对勤劳善良的水家青年男女,因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自个儿到水边挑水,自个儿上山去砍柴,上前一问,得知老婆婆是一人独自居住,便常常为她挑水,帮她砍柴。有一天,老婆婆送给他们一颗葫芦瓜籽和一对鱼苗,认真地嘱咐他们:“你们赶快把瓜籽种下,赶快挖鱼塘养鱼。这里将会有大灾难,那时你们就躲进葫芦瓜中,鱼儿也会帮助你们躲过灾难。”话音刚落,白发老婆婆竟然化为一道清光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对青年男女马上明白过来是仙人牙花散下凡来指点他们。于是他们马上按照牙花散的嘱咐去做。后来,他们种下的葫芦籽发芽、长叶、开花,结出一个硕大的葫芦瓜。鱼塘里的那一对鱼苗长成两条大鱼,还繁衍了数也数不清的鱼子鱼孙。有一年秋天,凶恶的雷神连降三天三夜暴雨,田野和村寨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因为有了牙花散事先的交代,他们赶快凿开大葫芦瓜躲了进去。葫芦瓜在水面上漂呀漂呀,水面下那两条大鱼带着鱼群游呀游呀,有的在前面开路,有的在后面保护,更多的是在水下用头顶着葫芦瓜前行。洪水终于消退了,这一对青年男女脱离了险境。后来,两人结为夫妻,这才繁衍了一代代水族子孙。从此之后,葫芦瓜和鱼便成了水族民众心目中为他们带来福祉的吉祥物。

正因为如此,鱼是水族端节祭祀祖宗的必备供品,也是款待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的必备佳肴。久而久之,水族人民做出了一道以鱼为主要原料的绝味佳肴——鱼包韭菜,其味清香鲜美,老少咸宜。其制作方法代代相传,一直沿袭至今。

每逢节日来临,水族男女便开始到稻田里捕鱼,男女老少个个喜笑颜开,有的跳入稻田中抓鱼,有的在田边观看。人欢鱼跃,笑声欢呼声随风荡漾,水家村寨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鱼包韭菜制作方法

鱼包韭菜的制作十分考究。其主料为鲜活的一斤左右的鲤鱼或草鱼数条;一两斤鲜大叶韭菜和广菜。辅料为:大蒜、生姜、鲜红辣椒、花椒、酸辣椒、精盐、糯米酒。此外,需选择糯稻草若干根备用。

鱼包韭菜制作方法可分为事前准备和烹煮两大工序。事前的准备工作可分为:

(1)将活鱼洗净,从鱼脊上破开去除内脏。

(2)将大蒜、生姜、鲜红辣椒切细剁成泥状备用;将韭菜、广菜剔除黄叶老皮,洗净备用。

(3)将适量的精盐、花椒粉放入糯米酒中拌匀,均匀地抹遍鱼的各个部位,腌制一小时左右。

(4)将捣成泥状的大蒜、生姜、鲜红辣椒加入适量的精盐、花椒粉、酸辣椒进行搅拌,均匀地抹在鱼腹内,再放入适量的大叶韭菜和广菜。

(5)用糯稻草将鱼绑扎起来,从鱼鳃至鱼尾,按顺序绑扎5道,使各种辅料与鱼成为一体。

烹煮工序:将半斤左右糯米酒倒入一个小土坛中,放入盛有清水的大铁锅内,土坛上安置一个竹编的隔网,将绑扎好的鱼依次排放在隔网上,然后盖好锅盖,点火烹蒸。先用大火蒸,后用小火蒸(锅中的水始终沸腾),短则蒸3~5个小时,长则10个小时以上,以使鱼肉蒸透、作料入味、菜鱼一体、鱼骨酥软。采用这种最为传统的方法烹蒸出来的鱼包韭菜,取出装盘时,鱼外观完整,鱼骨酥软,香气四溢,可谓色、香、味俱全,令人馋涎欲滴。

水韵天书: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