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十户人家八把锤
所属图书:《水韵天书:水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十户人家八把锤

在水族村寨,有“十户人家八把锤”的说法,讲的就是水族雕刻艺术的盛行。水族的雕刻,主要有石雕、木雕和牛角雕三类。走进水族村寨,雕刻艺术随处可见。

石雕

墓碑上的二十四孝之“乳姑不怠”图

墓碑浮雕

墓碑浮雕

水族石雕与丧葬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在为亡人立墓碑时,不少水族工匠只凭手中一锤一錾,便能把一块粗糙的石头雕琢成狮、虎、龙、凤、鱼等各种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水族地区墓碑式样有单面碑、三合碑、五镶碑、六合碑、八字门楼碑等,在五镶碑和八字门楼碑上多雕刻有“双龙抱柱”、“丹凤朝阳”、“耕种”、“二十四孝”等图案,祈求亡人在地府也同样有人服侍、过上好日子,同时也祈盼活在凡间者荣华富贵。

尊者厚葬,在水族地区很多名人墓前都竖立起高大雄伟的墓碑,从这些墓碑中,可以窥探水族石雕的艺术。例如独山县本寨水族乡天星村的韦占科墓就很有代表性。该墓碑位于天星大寨中,石料为青石,结构是六柱五楼庑殿顶牌楼式。通阔4米,进深1米,高6米,在高矮不同而又对称的各楼瓦脊角端,分别置有浮雕龙头、鱼尾6条。龙头双双相对,鱼尾昂天翘起。明间屋顶呈山字形,刻有太阳神状浮雕。各檐下挡板雕有龙凤图案。再往下,龙门枋上是一对盘龙戏珠浮雕,各额上方则是瓜果蔬菜浮雕图案。6根石柱上有或阴刻或阳刻的行、隶、楷体对联三副。在各根石柱不同部位有大小不等而又双双对称的石狮6对,其中一对稍大的石狮立于供台之上。供台形似香炉石桌,上坎边檐雕有一锅、六碗、四碟菜肴,猪、羊、鸡、鱼等俱全;下坎边檐雕刻着一桌丰盛的果品,有栗子、杨梅、柚子、梨等。龛台上“永昌百世”四个大字下是八仙浮雕,八仙骑龙驾凤,吹拉弹唱,各显神通。左右两边是龙、凤抱柱浮雕。次间、边间分别是墓志铭,记述墓主生平功德之碑文为4块。此外,在各柱两侧,间壁各部有花鸟鱼虫等各式浮雕图案137种。雕镂之精细,造型之生动,实为少有。三都水族自治县塘州乡中化村王贵州墓碑,三洞乡正腊坡罗叶墓碑等都是这种造型,可见石刻艺术在水族地区极为普遍。

墓碑浮雕

墓碑浮雕

此外石刻工艺品还有为镇邪而刻的石狮,为方便捣辣而凿成的擂钵,专用打糯米粑的粑槽,为美观而刻的檐柱石,盛墨用的墨砚,象征财富的石雕铜鼓等。

木雕

水族的干栏式房屋建筑中木雕艺术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住房的花瓜、花檐、窗花、神龛边框,以及屋内的长条供桌和八仙桌的装饰上。花瓜,也称短瓜,位于第二层穿枋的最末处,上承屋檐,主要采取阴刻的方式将短瓜刻成绣球状或灯笼状等。花檐是木匠凭借一把牛尾锯将木板锯成形如马尾绣花边的图案,然后将锯好的图案钉在檐边木板上,做房子的装饰。窗花主要是浅浮雕,在方形的小木瓜上雕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或文字,镶嵌于窗格中。窗花的图案最为丰富,大多是表现当地人民生活的画面,如耕种、收割、纺纱、织布、狩猎、捕鱼等;还有飞禽走兽,如蝙蝠、鸟、凤凰、牛、马、猪、鸡、鹅、鱼,以及花卉瓜果等图案;也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平安如意”、“龙凤呈祥”和“福”、“禄”、“寿”、“喜”等。

黔南民族文化展览馆收藏有一块水族独特的窗花,其图案之多、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镂空浮雕的一条龙穿越其间,缀以代表书籍的缎扎书简、代表福禄的蝴蝶、代表钱财的铜钱、代表粮食的南瓜,还有各种小巧图案烘托,雕刻精美,形象逼真。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水龙乡独寨村打物自然寨的莫桃住宅,堂屋里有一个神龛柜。神龛柜上有9幅深浮雕,9幅图案各不相同,有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植物画等,全都形神毕肖、栩栩如生。除此之外,阳安、廷牌、塘州、安塘、水龙、地祥等地的长条桌、椅子、八仙桌和四仙桌的雕刻都非常细腻。

木雕烟盒

木雕水书盘子

木雕窗花

牛角雕

牛角雕

韦家贵

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的板鸟寨,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家庭博物馆,展馆内珍藏着马尾绣背扇、绣花鞋、水书、铜鼓等,数以万计。在博物馆的楼下,沿着墙壁安放着上万只牛角原材料,这是博物馆的主人韦家贵用20余年时间收集到的牛角,他就是用这些牛角雕刻出一件件艺术珍品。40岁出头的韦家贵在水族地区是很有名的民间雕刻家,被贵州省人事厅评为“高级工艺师”,他的作品荣获“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最佳创作奖。

都柳江畔的水族村寨

牛角雕最初是为制作一些实用品,如用来装烟丝的烟盒、木匠的墨线斗、号角、酒具等。如今随着水族文化越来越为外界所青睐,水族牛角雕已经成为一种携带方便的具有水族特色的手工艺品。韦家贵等民间艺人赋予牛角雕以水族文化内涵,在牛角上雕刻水书文字和各种喜庆吉祥的图案,因而成为游客十分喜爱的手工艺品。

水韵天书: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