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华丽的嫁衣为何叫“雄衣”
苗族服饰,最为雍容华丽者,是黔东南苗族妇女盛装。这套绣工精巧穿在女子身上的服饰,却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雄衣”。“雄衣”苗语叫ud bad(“乌巴”),即“男子之服”。“雄衣”多为交襟式上衣,两边衣襟长过衣身,无扣无纽,穿时交襟于胸前,用织锦腰带或围腰束紧。“雄衣”最大特点是衣领低矮,类似日本和服领,穿着时袒胸、露颈,颇有盛唐遗风的韵味。
“雄衣”这个名称的来源,据苗族婚嫁史诗——《换婚歌》记载,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中部苗族“百鸟衣”
中部苗族超短裙
便装与盛装
《中国苗族服饰图志》记述,苗族服饰有170多种。如果一天换一套,整整需要半年的时间。苗族服饰分便装和盛装两种。便装,也称素装,日常生活、劳动时穿。盛装,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穿,雍容华丽,精美细致。
很多专家认为,男女换嫁传说和苗族女子盛装称为“雄衣”,很可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氏族文化的遗迹。“雄衣”是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常穿的一种衣服,特征是无领,衣襟中开,衽上缀有花边,衣袖上绣工精巧,花纹斑斓,在苗族妇女的心目中是最珍贵的服饰。在三种情况下,苗族妇女才能穿“雄衣”:一是出嫁时;二是举办盛大节日时,如祭祀列祖列宗;三是去世入殓,据说只有穿着“雄衣”到另外一个世界去,才会被自己的先祖接纳。
苗族盛装
苗族盛装
苗族盛装
苗族盛装
都柳江流域的苗族“百鸟衣”,是很有特色的一种苗族盛装。传统的“百鸟衣”精选雉鸡、锦鸡等鸟羽为衣带的坠饰,集刺绣、织锦、蜡染为一体,构成一件完整的“百鸟衣”。“百鸟衣”的刺绣以蚕丝为底,因此轻软适体,不沾灰尘,不沾雨水,色泽鲜丽夺目。“百鸟衣”上的绣花图案和蜡染图案有百鸟、飞龙、蜈蚣、游鱼、蝴蝶及各种花草等,将苗族传统信仰中的自然崇拜集于一身。这种盛装,不仅女子穿,男子也穿。可见“雄衣”的称谓,真正是名副其实的。
苗族盛装
女子头戴的dak nix(银翅),同样是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的一种珍贵的装饰品,也是在盛大节庆和出嫁之时才戴,平时都是珍藏着。苗族妇女戴gib nix(银角)的缘由,也同“雄衣”一样。据苗族古歌传说,古代男子嫁到女子家去,出嫁时需把新郎打扮得威武英俊。怎样才威武英俊呢?大家认为为人犁田耕地的水牯牛最为壮实魁伟,并且头上还配有两只刚劲犀利的触角,于是除了漂亮的“雄衣”外,父母还按水牯牛的触角形状给出嫁男子的头顶配上一对银角,以示威武英俊,能抵御强敌。后来出嫁对象由男子换为女子,但这种古老的装饰仍沿用不变。如今女子出嫁,除了戴银角,还戴银花、银项圈。这一装饰除了显示出嫁女子的装饰漂亮外,更主要的是显示女子家庭的勤劳和富有。
苗族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