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苗人故乡在贵州
新华社2012年12月26日电,来自老挝、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苗族身着盛装,与中国西南贵州省雷山县的苗族一起巡游、参加祭鼓仪式、吃苗家长桌宴,庆祝“苗疆圣地”雷山县一年一度的苗年和每12年一次的鼓藏节。
美国苗族代表参加凯里国际芦笙节
苗族迁徙地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每年都会有来自东南亚及欧美的苗族到仁怀市后山乡拜访一株神秘的古树——摇钱树。这株郁郁葱葱的摇钱树与先人历代口传的摇钱树一模一样。黔北、川南、滇东及旅居海外的苗族在为亡人超度的《指路经》中提到,只有把故去人的灵魂超度到摇钱树下,亡者才会魂归先祖的故里,生者才会平安吉祥,飞黄腾达。贵州是海外苗族名副其实的——“迁徙地标”!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苗年,从没见过这么多种苗族服饰,也没见过如此隆重的祭祖仪式。”在雷山县举行的“民族服饰展演”上,来自老挝的苗族百通说,他们的服饰和语言虽有不同,但很多传统习俗与中国苗族的做法相同。在苗年开幕式晚会上,百通和他的“老乡”们还表演了融入了老挝特色的苗族歌舞,表达与当地苗族一起庆祝苗年的喜悦心情。
东南亚和西方国家的苗族,是华人华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热爱贵州,视贵州为祖宗之地。从元末明初开始,中国苗族长时期、多批次地迁居老挝;到清初和清中期,苗族又两次集中迁移到越南。在晚清的咸丰、同治年间,由于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再加上太平天国运动的持续影响,贵州境内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各族人民大起义。咸丰五年(1855),张秀眉等在台江发动苗族起义。三年后,控制了整个黔东南地区。同时,黔南、黔中、黔西北、黔东也爆发苗民起义,还有白莲教号军、侗族起义等。各地各民族起义使贵阳成为一座孤城,清廷调集7省18万大军,血腥镇压。同治十一年(1872),起义最后失败,苗族民众背井离乡,四散逃亡。其中一部分通过云南、广西进入东南亚,这一次迁徙的规模则远远超过以往。
越南学者在一部叫《苗族的迁徙史及其族称》里说,苗族迁入越南有三个时期,前两个时期仅分别有80多户和200多户,而第三个时期正是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起义之后,延续六七代人,人数达1万多,最主要来自于贵州。法国人类学家勒穆瓦纳也认为,“起义失败后,有1万多苗民从贵州经云南和广西进入了越南”,定居下来。据越南官方的《越南少数民族概况》记载,20世纪50年代末,越南苗族共182747人,是人口第4位的少数民族。吕文庐1959年曾率领越南代表团到贵阳,代表团中的苗族还用苗语同安顺的苗族同志对话,说的是苗语川黔滇方言。1989年越南苗族人口为788053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主要在北部几省。在老挝,法国人调查资料说,大约从1864年起,许多反清失败的中国军队进人老挝川圹地区,还有包括苗族在内的山民,多在此定居下来。到1920年,这一地区的苗族应为3万多人。到1964年,老挝苗族已发展到40万人左右。在泰国,法国学者莫当认为,苗族“是在1840年至1870年之间来到的”。我国学者认为,他们主要是迁入老挝长期定居后,于19世纪中后期转迁到泰国的。还有一些是先到越南,再到老挝,后才迁入泰国;也有少数到缅甸,后转入泰国。现在泰国苗族大约有15万人。在缅甸,果敢地区苗族传说,清朝中后期(一说19世纪中期),有300户苗族从贵州迁来,还说此次迁徙同云南回族反清起义有关,应是指1856~1873年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回民起义。1985年缅甸苗族有3万多人。
山脚苗寨
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形势风云突变,一部分苗族再次大迁徙,而且是越洋跨海迁徙。1954年,根据日内瓦协议,法国退出印度支那。美国把这一地区看成是自己的全球扩张战略的重要环节,乘虚而入,积极扶持代理人。在越战中,美国通过所谓的“秘密战争”把老挝苗族也拖向战火。越战结束,大批老挝苗族相继进入泰国的难民营。而越南方面也有苗族出逃。难民营矛盾日益突出,泰国政府也感到不堪重负。联合国难民署经过多年的协调努力,帮助大多数难民移居世界各地。从1975年首批难民移民美国开始,直到2004年难民营全部关闭,10多万难民被美、法等国接纳。
山中苗寨
到2005年,世界苗族人口总数约1140万,其中中国约960万(其中一半在贵州,其余主要分布在南方六省、自治区、直辖市),越南85万,老挝36万,美国28万,泰国16万,缅甸4万,柬埔寨约2万,法国1.7万,圭亚那0.8万,澳大利亚0.4万,阿根廷0.3万,新西兰0.17万,加拿大0.15万,德国0.12万。苗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的民族。
移居海外的苗族群体,都有着很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成员一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族属,在长期的传承中,族群团体的凝聚力较大。从历史上看,各个民族的“溶解度”存在相当的差别。有些民族在异族“浸润”下,渐渐被溶化和同化,民族实体不复存在,只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名词。而苗族则属于那种最难“溶解”的民族之一,在历史激流的冲击和浸泡中,特立独行地保持自我。其次,民族历史记忆深刻。从东南亚到世界各地,他们仍然保持祖辈延续的迁徙记忆。绝大多数部族认为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来自贵州,贵州是他们的“根”。另外是民族习俗保留较多。以美国苗族的信仰习俗为例,从其信仰行为中仍可看到其共同传统所表达的基本苗族文化的认同。美国苗族祖先崇拜中对蚩尤的始祖地位的认可、葬礼的仪式、日常信奉的神以及铜鼓、芦笙等乐器在宗教仪式中的象征、巫师的地位、巫词的内容和意义等等,不仅在苗族移民各社区,而且与中国苗族的信仰都有许多共同或相似的地方。这正好说明了不同地区苗族对苗族同源的传统的继承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