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齐鲁系苗魂
这是黔东南苗族在葬礼上唱的《焚巾曲》片段。苗族丧俗,送葬时,巫师为亡灵“开路”,历数沿途古地名,描述跋山涉水的情景,以指引亡魂东向而行,使之到达祖先发祥之地。亡魂“到达”后,祭祀长老宣告死者父母的名字,令其寻找并团聚。祖先发祥之地,也就是苗族最早居住之所。苗族的祖宗之地在哪里呢?
黔东南苗族称“祖宗之地”为Dangx Gix Zaid Niel(“党格宅略”),词面上的意思为“笙场鼓宅”。“笙场鼓宅”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笙场鼓宅”是一个能容纳全部苗族圣灵的文化古村落。在这里祖灵仍然是聚族而居,有宽敞的芦笙场,有祭祀祖鼓的大宅,祖先日日欢歌,夜夜笙舞。
雷山也耶芦笙会
榕江小丹江芦笙会
榕江高帮芦笙会
其二,“笙场鼓宅”临河靠水,在古词中又叫Zangx Eb Dal Hsat(“漳殴达沙”),词面上的意思为“无际海面,辽阔沙滩”,那里是天下河流入海口。传说人类最早祖先姜央和其兄弟雷王爷争斗,雷王爷堵住水口,才导致了一场“洪水滔天”大劫难。
其三,“笙场鼓宅”不在山区,在一望无边的平原,就像《焚巾曲》诵唱的那样:
古歌中的苗族故土
贵州各地苗族丧礼仪式中均有一部祭祀长老所唱的《引路经》,苗族坚信:这些古经可把亡灵沿古代苗族迁徙路线逆向送回老家。《引路经》都说,苗族老家在东方,在入海口太阳升起的地方。那里洪波涌起,百草丰茂!古代东夷居住的江淮齐鲁,如今仍是苗族古歌中永远的故乡……
其四,“笙场鼓宅”是苗族“圣祖母”和“央王爷”繁衍之地。所以这里又叫Nangl Liangs(“南亮”),也叫Fangb Qend Vangl Xit(“方启阳西”),词面上的意思为“人类起源地”。这里有祖宗之树——枫树和楠木,枫汁可制蜡衣,楠木可制祖鼓。
其五,由“笙场鼓宅”升天,可达Qangb Ghab Liangx Zaid Ghab Deit(“乾嘎良宅嘎兑”),也就是“神”。那里没有鬼魔,是庇佑苗族的众神之所。可见,祖宗之地“笙场鼓宅”在地上,不在天上。
其六,亡者必须整齐穿戴苗族传统服饰,并由生者吹笙引路,否则祖宗之地“笙场鼓宅”的先祖不会准其进入。任何一个苗族亡灵必须送到那里与祖先相聚,否则就是孤魂野鬼。
其七,苗族传统认为,祖宗之地“笙场鼓宅”并不神秘,苗族祭祀长老通过一种叫“过阴”的祭祀仪式可以随时到达那里,普通人在春末夏初通过一种稻神祭祀仪式也可以有条件到达那里与先祖会面。
黔东南大量的苗族古歌和苗族古经,对以上几点的表述大都一致。
镇宁江龙芦笙会
镇宁江龙芦笙会人们由此推测,黔东南苗族的“父母之邦”当在江淮齐鲁一带。这也与古籍“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记载一致。《山海经·海外南经》载:“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为人相随,乃是其不断迁徙途中的状态。《北史》载:“蛮之种类,盖盘瓠之后,在江淮之间,部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西通巴蜀,北接汝颍,往往有焉。”
苗岭梯田
古代的东夷也属于蚩尤集团。东夷栖息于山东半岛,崇拜“玄鸟”,鸟图腾是其最明显的标志。“玄鸟”过去有人解释为燕子。无独有偶,黔东南苗族也自称为Nes(“闹”)或Ghab Nes(“嘎闹”),即鸟的意思。认为Jib Weix(“吉宇鸟”)帮助其圣祖母孵出了先祖,于是视“吉宇鸟”为圣鸟。“吉宇鸟”实际上也是燕子。史学家推测,东夷的一部分后来向长江流域移动,进入南岭山脉的那一部分可能就是现在的瑶族;从南岭山脉向东,在江西、福建、浙江的山区和汉族结合的那一部分可能就是现在的畲族;另有一部分曾定居在洞庭湖一带,后进入湘西和贵州山区的可能就是现在的苗族。
有专家推断,历史上苗族“至少就进行了五次大迁徙”。从“九黎集团”首领蚩尤“涿鹿中原”战败被杀,被迫离开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平原,向长江中游地带迁徙,形成“三苗”集团或“三苗国”。这是第一次大迁徙。正如苗族学者翁家烈所说:“苗族先民发源于华北大平原,后移居于水乡泽国的江淮之间。有的生活于西北黄土高原,有的生活在海岛之上,有的生活在热带丛林,大部分聚居在西南山地。平原之上,江河之滨,高原之顶,寒带、温带、热带,无不留有苗族及其先民生活、战斗的足迹,无不闪烁着苗族文化的光辉。”
不论苗族迁徙到哪里,他们都顽强保留着一套完整的回归祖宗之地的祭仪——亡灵归故里,以及一部神圣的指引亡者回归江淮齐鲁故地的指路古经。这表现了苗族生不能回到祖先故地,死后亡灵也要超越人间力量的阻隔返回心灵故乡的强烈的故土意识。
苗族是中华土著!
江淮齐鲁,也是苗族的故土!
梯田中的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