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中原传到西南还是西南流入中原
不论从文物考古还是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平坝县桃花村都是个有名的蜡染文化村落。这里有一首流行了千百年的《蜡染歌》,歌中叙述了蜡染起源的故事:
苗寨的早晨
鼓藏节上的蜡染祭幡
穿蜡染衣的苗族女孩
1987年仲夏,为举办“贵州蜡染文化展”,贵州省文化厅组织考古工作者,对平坝县桃花村棺材洞进行发掘,共获15件蜡染织品,其中最珍贵的是出土了一条古代的苗族彩色蜡染百褶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对埋藏该裙的“筒棺”进行了C14同位素检测,结论是该裙最迟为11世纪(唐末宋初)之物。该裙虽然经历了近千年时光的销蚀,彩色图案花纹却艳丽如新。这一发现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条彩色蜡染百褶裙是人类存世的第一件彩色蜡染实物,它的发现填补了蜡染史的空白,在蜡染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件被命名为“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的特点是挑花、刺绣、蜡染三结合,图案是早期铜鼓纹样及漆器纹样,融欢快、严谨、热烈、大方于一体,实为世间罕见之佳作,对于研究中国蜡染史和彩色蜡染源流有着重要作用。
苗族蜡染能手王阿板及作品
苗族蜡染能手王阿板及作品
苗族古歌和古代贾理典章,很早就有关蜡染的记录。苗族三大方言都称蜂蜡为jenb(“金”),说明这个词汇非常古老。黔东南苗族古歌称蜂蜡为jenb(“金”),蓝靛为nix(“银”),画蜡为tet jenb(“涂金”)。苗族蜡与金为同音词,可能来源于两者同色——蜂蜡成色为金黄色。苗族称蓝靛为“银”,有可能是铸造银饰时浸洗银器的水与蓝靛同色而来。金银观念是苗族关于世界构成最古老的观念,苗族古歌认为,宇宙是创世诸神用金银铸就的。称蜡为jenb(“金”),蓝靛为nix(“银”),除了体现苗族养蜂制蜡历史悠久之外,还可以从哲理的角度观察蜡染在苗族文明中的地位和价值。苗族贾理《乌鸦贾》中称蓝靛水为eb dles。蓝靛水又叫eb vob Bongx Jongx或eb jid Ghet Zok(祖神水)。Bongx Jongx(“榜炅”)和Ghet Zok(“高佐”)是生12个蛋的圣祖母的后裔,是人类的第一代先祖。在苗族贾理经典中,蓝靛水与祖神之名联在一起,也从词汇学的角度,映衬了苗族染织史之悠久古老。《苗族史诗》中的《古枫歌》还这样叙述:
苗族古代先民认为蜜蜂从枫树的木屑变幻而来,蜂蜡与枫蜡同质,蜂蜡源于枫蜡,说明苗族的枫香染早于蜡染,随着养蜂提蜡技术的不断发展,蜡染才逐渐代替了枫香染。
国家级蜡染文化传承人王阿勇及作品
国家级蜡染文化传承人王阿勇及作品
黔东南苗族的贾理经典《乌鸦贾》说,乌鸦本来是白色的。为什么后来却变成了黑乌鸦呢?苗族先民在迁徙途中,到处找寻富足之邦。乌鸦说,它可以引领苗族先民到一个衣暖饭足的处所,未料那里却是百草不生的火烧坡。苗族先民非常生气,用夹子夹住乌鸦的脖子浸入蓝靛中,于是乌鸦变成了黑乌鸦。由于夹子的阻染作用,脖子那一圈没有被染着,才有了那么一道白圈。不言而喻,这正是蜡染工艺中的印染和脱蜡技艺在古代苗族口传典章中的艺术反映。
遥远的蜡染村落——榕江摆贝苗寨
蜡染传承项目
民间蜡染,是苗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2006年,丹寨县苗族蜡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四川省珙县苗族蜡染技艺、贵州省黄平蜡染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贵州省丹寨县王阿勇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苗族蜡染文化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独放异彩。黔桂都柳江流域、黔中地区、川黔滇的乌蒙地区、湘西地区、海南的苗族地区以及滇东南、滇南、滇中、滇东北等地区,都是苗族蜡染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区。蜡染专家津津乐道的丹寨型、织金型、榕江型、川南型、海南型、文山型等艺术风格蜡染,都属于苗族蜡染。由于贵州苗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处于手工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主的状态,其蜡染艺术还保留着原始感强烈的单纯朴素风格,使贵州苗族蜡染在我国众多的民族民间蜡染中独占鳌头。因此,以贵州榕江、丹寨、织金、六枝、纳雍、普定等蜡染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地区,被誉为“中国蜡染之乡”。
曾几何时,蜡染是中原大地盛开的一朵古代文明之花。不少西方学者认为,蜡染发源于中国,是自古就被用于染布的方法。最早的蜡染可能产生在中国或埃及,从当地再流传到波斯、印度及其他国家。关于中原蜡染与西南蜡染的关系,小说家和服饰研究大家沈从文认为:“西南蜡染原有个更久远的传统,应从木棉织物的阑干斑布算起。唐代蜡染技术上的成就,决非某人发明,很可能是从西南兄弟民族方面传人中原加以发展的结果。”大部分织染专家则认为,蜡染起源于中原,苗族迁徙到西南才把蜡染技艺带到那里并在各兄弟民族中流传开来。“唐宋以后,刺绣、织锦、缂丝的高度发展,中原蜡染日趋衰退而逐渐失传。随着历史上几次民族的迁徙、融合,盛唐时代的蜡染技艺传入了贵州。”
著名的蜡染村落——丹寨远景村
蜡染能手韦祖春的作品
蜡染服装
我们更倾向于多源共生说,世界蜡染中心分布图上各个不同蜡染中心都是独立发生类似的实践活动。中国的民间蜡染艺术,目前主要遗存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很有民族特色与地域个性。特别是在贵州民族地区,地域广袤、文化多元,形成了不同形式与不同风格的蜡染艺术。有的是多个民族居住在同一地区,其蜡染风格相似;有的虽同属一个民族,但由于分布在不同区域,其蜡染风格却迥异。这种情形带来的艺术分类的困难,却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民间蜡染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贵州省第一次蜡染传承人培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