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为何苗族不说“过节”而说“吃节”
所属图书:《笙鼓枫蝶: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

为何苗族不说“过节”而说“吃节”

苗族的节庆,往往都有一“吃”字,如吃新节、吃灰节、吃丑节、吃卯节等。姊妹节,苗族叫吃姊妹饭;龙舟节,苗族叫吃龙;苗年节,苗族叫吃年;鼓藏节,苗族叫吃鼓藏。

迎客

敬酒

拦寨酒

拦门酒

节庆,为何苗族不说“过节”而说“吃节”。有学者解释说,苗族人民称自己的年为“吃年”,意思是说这一年被大家吃掉了,过去了。这个解释显然是说不通的。有一些节日表象上看似乎勉强说得通,如吃新节上要吃新米或新谷穗。但是绝大多数节庆照此解释,则牛头不对马嘴。鼓藏节,也叫“吃鼓”,实际上也没有看到一丁点“吃鼓”的现象。苗族学者吴一文的分析很有道理。他说,鼓藏节为Nongx Jangd、Nongx Niel或Nongx Jangd Niel。其中的nongx原意为吃,niel意为鼓,故旧译为“吃鼓藏”,这是意译加音译。吃与鼓即nongx和niel之意译,藏为jangd之音译。后来有人附会用水牯牛内脏祭祖,译为“吃牯脏”或“吃牯桩”,与苗语原意相去甚远,是不正确的。“吃”显然也是直译,实际意义相当于“过”,如过年过节,苗语为nongx niangx nongx dongd,直译为“吃年吃节”。不过,已经约定俗成,由来已久,称“吃鼓藏”未尝不可。近年有人分别把“鼓藏”和“吃鼓藏”意译为“鼓社”和“过鼓社节”,比旧译较为准确。

百节之乡

各地苗族节日并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节日,在时间上也有先后。苗族较大的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鼓藏节、吃新节、踩花山等。隔山不同风,隔河不同俗。复杂众多的部族支系使得苗族的节日文化丰富多彩,苗族地区也就有了“百节之乡”的桂冠。

姊妹饭和红鸡蛋

苗族清水江流域的龙舟节,苗语叫Nongx Vongx Nangl(“吃水龙”),是不是苗族要把龙吃掉呢?关于龙舟节的来历,施秉、台江一带苗族有几种不同的传说。其中,流传较广的是阿保烧老龙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个名叫阿保的苗族,家住台江小江边的老屯,生下独子名叫九保。一天,九保不幸被龙拖进了龙洞。阿保为了替儿子报仇,潜入龙洞,用火将睡着的老龙烧死,再把它宰成好几段。龙烧死后,被水冲到洞外,清水江边各寨的苗族先后跑去抢龙肉。胜秉的人抢得龙头,平寨的人抢得龙颈,龙塘的人抢得龙身,榕山的人抢得龙腰,廖洞的人去迟了,只抢得龙尾。所以划龙舟的日期,就按这个顺序排下去。当然,吃恶龙道理上讲得通。由此而继续推理,则善龙是不能吃的。可是苗族家族性的招龙节,也叫Nongx Vangx Diongl(“吃山龙”)。Vangx diongl(山龙)是山川龙的指代,汉语没有对应的词汇可翻译,但这是一种保护村落以及阴阳之宅的善龙。如果招龙节也是要把这种龙吃掉,显然是完全违背了这个特殊节庆的意义。这个节庆目的是把山川之龙招引齐聚村寨保佑大家,而不是让大家把这些庇佑世人的善龙吃掉。

长桌宴

长桌宴

苗族节庆的汉译称呼,实际上是一种语义误读的结果。黔东南苗语的nongx(“吃”)一词,其引申义是“祭祀”的意思。鼓藏节,叫Nongx Niel(“吃鼓”),直译就是“吃鼓节”,意译当为“祭鼓节”。端午节,苗语叫“吃端”,直译就是“吃端节”,意译就是“祭端节”。这有些像韩国和日本,他们把端午节叫“端午祭”。有些人望文生义,认为日、韩民族是重视祭祀的国家,一年到头大大小小的祭祀还不少。这实际也是一种误读,日、韩的“新年祭”就跟苗族的“吃年”一样,准确的汉语翻译都应该为“年节”才对。由此,对黔东南苗族主要的节庆名称梳理如下:

(注: 苗语名称直译引申意译Nongx Niel吃鼓祭鼓节鼓藏节Nongx Niangx吃年祭年节苗年节Nongx Niangx Diel吃汉年汉年祭祖节春节Nongx Vongx Nangl吃水龙祭水龙节龙舟节Nongx Gad Hvib吃新米新米祭祖节吃新节Nongx Niangx Dliangb吃神年祭神灵年节清明节)

苗族的节庆,实际上就是从对天地山川之神、祖宗之神和季节之神等的祭祀演绎而来的。和很多民族不同的是,苗族在祭仪上主祭者和陪祭者必须陪同请来受祭的诸神共同享用祭品,与神同吃。神也与人一样,希望大家同吃同喝同乐。因此苗族的年节很突出“与神同吃”这个祭仪过程,在具体的祭仪过程中,请多少个神灵来,就必须有多少个具体的陪祭人员陪同,一人陪一神。仔细观察,祭仪中有几份祭品,一般就是祭祀几个神灵,主要的陪祭人员一般都跟祭品的数目相同,神灵先享用,陪祭人员才跟着享用。所以,苗族的节庆,就是一种陪祖灵和诸神同吃同喝的娱神娱人的文化。

长桌宴

笙鼓枫蝶: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