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丧俗
所属图书:《清镇少数民族百科》 出版日期:2016-06-01

丧俗

穿青人老人去世后,要举行丧葬仪式。全过程分为:送终,包括扶死者落气、沐浴、净身、整容、下榻、哭丧、装棺入殓、设灵堂。治丧,包括报丧、做法事、辞灵、出殡、下葬等。

老人去世后,孝子带上纸钱香烛和金属币到井边或河边,点上香烛,边哭边烧香纸,然后将金属币丢入水中后,打起一桶水,提回来给死者沐浴净身,穿衣整容,下榻后,要烧一双草鞋给死者穿着上路。待装棺入殓之后,孝家派人向三亲六戚报丧。报丧者手执竹棍(竹棍通常为齐腰高),到亲戚家后,分死者男左女右,将竹棍靠放大门边,放左边即表示男老人去世,放右边即表示女老人去世,亲戚去奔丧时,同样执竹棍到孝家。

女老人去世后,装棺时要用布做鸡状形枕头,内装死者死时烧的倒头纸钱灰,置于死者头部左边,意思是给老人垫上鸡鸣枕,能保佑子孙勤快,鸡鸣即起,不睡懒觉。

丧事吊孝,分至亲吊孝和普通吊孝,至亲吊孝,需有三牲酒礼、祭帐祭对等,普通吊孝只带糯米粑一个,到灵堂后,献上糯米粑烧三炷香,烧几张纸钱,跪于灵前三奠茶,此为供茶吊孝。

待法事做完,辞灵饯驾后即举行出殡,下葬仪式。出殡时,一正孝子(通常为死者长子)执引魂幡在前,其他孝眷执火把跟后,照送亡人归西。中途火把不能熄灭,象征今后顺利兴旺,中途火把如熄灭,预兆今后不顺利。在放亡人棺木的塘井中要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雀窝连同纸钱烧于内,再放棺入井掩埋。死者入土安葬后,要在墓前连烧三夜柴火,意为烧火照墓,给老人送火。

守孝期间,“三七”内不吃荤食,不吃辣椒,不吃大蒜,不喝凉水。如果吃辣椒和大蒜,便是你认为死者心肠毒辣。喝凉水,说明死者死了你反而高兴。所以老人死后,为了怕犯禁忌,水缸中都要放些生姜片,表示喝的是姜汤。

清镇少数民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