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
四月八节是清镇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清镇市8个支系的苗族同胞都要身着节日盛装,背着乌米饭,前往贵阳喷水池一带,与来自花溪、平坝等区(县)的苗族同胞一道,吹芦笙、箫筒,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
苗族四月八的由来传说甚多,主要是为凭吊葬于今贵阳市云岩区中华路喷水池一带的古代苗族英雄,辈辈相传,而成习俗。清镇市的“青苗”支系传说,很久以前,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苗族英雄奏斗喽与其岳父教鲁央鲁率领苗族同胞,在贵阳(苗语为嘎楼嘎桑)与统治阶级军队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战斗,奏斗喽不幸在喷水池附近英勇牺牲,那天正好是农历四月初八。奏斗喽牺牲时身躯不倒,后被统治阶级就地建庙安葬,身上加盖了一口巨大的铁锅,派人日夜看守,防止苗族群众前来搬运尸身另行安葬。以后,黔中一带的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英雄,就将四月八这天定为自己的节日,并前往喷水池附近祭奠英雄。
清镇布依族相传,农历四月初八是“牛王”生日,故称“牛王节”“牧童节”。为纪念牛王的诞生,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要让牛休息一天。还要用苏木、黄饭花、紫荆藤、枫香叶等天然植物混合榨汁,将汁与蒸熟的糯米做五色花糯饭,用糯米酿制米酒,犒劳耕牛。随后,众人才设宴,吃五色花糯饭,饮酒吃肉,庆祝“牛王”节日。
清镇各地有“四月八,开秧门”之说,为此,“四月八”也叫“开秧节”。这天,即便秧苗嫩也要插几窝,表示不误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