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老人言
古代的贵州中部,森林覆盖,野生动物很多,苗族传统的跳年场称为虎场坝。虎场坝附近有一个苗寨,名叫“兜鹅戛稿”。苗寨里的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菇里闹,二儿子叫菊里友。一年一度的跳年场到来之际,两个儿子就要邀约姑娘到跳年场跳年了。由于父母年迈,不能亲自去为儿子选择女伴,便忠告他们到年场上要找“穿粗布”的姑娘,切记不要找“穿丝绸”的姑娘。两个儿子,走到年场时早把父母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
兄弟俩走到年场南面时,一对身着绫罗绸缎、美如仙女的“姑娘”看见两兄弟,其中一位“姑娘”说:“两位菇菇(意为哥哥)家住哪里,要到何方去,怕我们跟你们去是不是啊?”兄弟俩听出话中有意,菇里闹抢先说:“我兄弟俩为人憨厚,你们肯跟我们去吗?”“姑娘”又说:“是不是怕我们跟你们去做一家人?”双方一问一答,话中有音,音中有意。菇里闹接着说:“既然不嫌哥哥生得丑,就去嘛。”两个“姑娘”也很干脆,就跟兄弟俩在年场上形影不离,难分难舍。在跳年场上玩了3天后,两个“姑娘”反邀两兄弟送其回家,一路上情投意合,爱慕之情道不完表不尽。菇里闹走在前面,两“姑娘”走中间,菊里友跟在后面,就来到了白露河。河上没桥,过跳蹬时,两个“姑娘”不小心露出了老虎尾巴,走在最后的菊里友看得一清二楚,大吃一惊,但又不敢声张,磨蹭着没有随同过河。菇里闹和两个“姑娘”越走越远,菊里友断定菇里闹不知两个“姑娘”的真实身份,为了搭救哥哥的性命便大声疾呼:“菇里闹,菇里闹,听父母话骑虎仔,不听父母话成虎屎。”菇里闹隐约听到菊里友的呼喊,但又听不清说些什么,便问两位“姑娘”:“菊里友喊哪样?”“姑娘”回答说:“他叫我们慢慢走着,等他跟上来。”菊里友又喊:“菇里闹,菇里闹,听父母话骑虎仔,不听父母话成虎屎。”菇里闹又问“姑娘”:“菊里友又在喊哪样?”“姑娘”说:“他叫我们在前面山上等他。”
到了猪架山,这里荒无人烟,时有豺狼虎豹出没,远近十几里,一人不敢单行。菇里闹这时有所察觉,正想办法脱离她们。两个“姑娘”也准备提前下手,咬死菇里闹,饱餐一顿。关键时刻,菇里闹计上心来,借故说道:“我口渴得很,恳求两个达大(意为姐姐)弄点水来喝。”就在两“姑娘”下河取水之机,菇里闹爬到一棵大树上躲起来。
两个“姑娘”取水来到原处时,却不见菇里闹。大姐说:“我叫你早点动手你不干。”二姐说:“你不是同意弄点水给他喝多有点血吗?”顿时两“姑娘”摇身一变,成了两只猛虎,张牙舞爪,窜来窜去,找不到菇里闹,躺在大树脚下,却不知道菇里闹就躲在树上。
到了晚上,月光十分明亮,将菇里闹的身影从树梢缝隙中照映到地上,两个“姑娘”看到菇里闹的身影高兴极了,猛扑过去咬了人影一口,满嘴是泥。两“姑娘”抬头一看,才发现菇里闹蜷在树上。瞬间两只猛虎又变成一对美女,殷切地求菇里闹道:“菇菇,你快下来,我们和你成亲。”菇里闹明知是猛虎,哪肯下来,便回答说:“就是你们去请爹妈来,我也不下来。”两“姑娘”去把她们的“爹妈”请来后,向菇里闹说:“菇菇,菇菇,你不下来我们就上来了。”菇里闹抽出佩带的护身刀,坚守在树上,便说:“我活也活在树上,死也死在树上。”无奈之下,“姑娘”的“爹妈”爬上树去,菇里闹浑身是劲,一刀砍死一个。两“姑娘”眼看“爹妈”已死于菇里闹的刀下,又去叫她们的两个哥哥季鲁闹(汉语为大舅子)和季鲁斗夹(瘸子舅子)到来。也被菇里闹砍死了。
到了第六天,两只虎饥饿难忍,一只虎还原成原来的大姐,爬上树去叫菇里闹,要和他在树上玩耍。菇里闹哪里敢信,一刀把她砍死了。另一只虎继续守在树脚。到第十三天,这只虎实在忍不住了,于是便疯狂地往树上爬,菇里闹使尽全力,一刀砍死了这只虎。
菇里闹在猪架山被困在大树上十三天,弟弟菊里友以为哥哥这一去是有去无回,十分悲伤,在白露河痛哭一场后,有气无力地回到家中。
菊里友回家后,父母问菇里闹为何不一道回家。菊里友泣不成声说:“教鲁迈鲁(意为老父老母)教导我们不要找穿丝绸的姑娘,我们未能记在心上,找了穿丝绸的姑娘,菇里闹被骗进猪架山去了。”父母听后,泪如泉涌,断定菇里闹进入猪架山,性命难保。
十二天过去了,菇里闹仍不见回家,父母认为他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第十三天,父母决定请家族寨邻、亲朋好友,吹奏唢呐,给菇里闹做“满场”办丧事。
就在这一天,菇里闹砍死想害他的最后一只虎,保存了性命,从树上下来准备回家。
菇里闹来到“兜鹅戛稿”寨门口,听到唢呐声、金鼓声、人群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不知寨里发生了什么事。菇里闹进入寨中,恰遇猴山嫂嫂(猴子)去挑水。菇里闹问:“猴山嫂,猴山嫂,寨中在做什么?”猴山嫂说:“给你做‘满场’。”“我还活着,为何给我做‘满场’?”菇里闹回到家中,叩见父母,向亲朋好友及乡邻叙述了打虎的经过。父母及亲朋由悲变喜,终止“满场”,化丧事为喜事。
事后,菇里闹被父母严严实实地教训了一顿,从此,他再也不敢不听父母的话鲁莽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