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花灯
所属图书:《清镇少数民族百科》 出版日期:2016-06-01

花灯

穿青人的花灯源于“正月迎山魈”的傩戏。迎山魈的傩戏中除扮演山魈外,还要装扮一对青年男女提巾舞扇进行戏耍。后来逐渐不再装扮山魈,而青年男女的戏耍则不断升华演变成了花灯戏。花灯以“手不离扇帕(或蚊刷),脚不停踮跨”的特征,形成特有的风格。花灯中的“十字步”即是傩戏中的“十字罡步”即四方步,走起来比傩舞罡步轻捷柔和,更具舞蹈性。花灯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一男一女(男扮)为对子主演的二人花灯,另一种是在二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戴面具的“打岔老者”,以增强趣味效果的三人花灯。

花灯戏舞动作大致可分为步法、手势(扇帕、蚊刷)及身段三类。步法有十字步、二步半、踮步、跨步、之字步、风摆柳等;手势有云手、分手、摆手挽花、挽手(帕)、剑指、兰花手等;身段有过场、扑蝶、开弓、伸脑、蚂蝗腰、黄莺展翅、孔雀开屏、抱扇望月、顶篷望月等。

演唱程序分为:亮灯、散帖子、出灯、参土地、开山门、盘灯、开财门、参门神。

演唱的音乐及曲调多以民间小调填词,旋律优美,富于生活情趣。伴奏以二胡、笛子为主,过场或间场用锣鼓。演唱时旦角一律用小嗓(假嗓),动作要妩媚。演唱曲目有《井中打水》《水打兰桥》《豌豆藤》《走马转角楼》《元宵调》《十劝郎》《参神调》《正月里来是新年》《送寿星》《颂寿元》等。

清镇少数民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