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陇苗族歼匪斗争
盖陇位于东风湖上游白猫河东岸,自古以来是清镇市通往织金县的要塞。民国时期,盖陇与相邻的腰岩成立两支武装组织,对防治匪患保村护寨起到关键作用。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经过清镇时,部分红军经盖陇渡白猫河,迂回黔西县兴仁乡,与强渡鸭池河的红军夹击大关守敌。红军不拿群众东西,不欺苗家妇女,礼貌待人,给盖陇苗族同胞留下深刻印象。红军走后不久,陈永康同志受命深入盖陇苗族村寨,讲述苗族人民在旧社会受歧视、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痛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坚定盖陇苗族人民翻身求解放的信念。陈永康同志的盖陇之行,留下了革命的“种子”。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十六军四十六师一三八团解放清镇,之后,沿清(镇)毕(节)公路挺进,挥师强占鸭池河沿岸渡口。当时白猫河渡口的船只已被国民党溃军和地方反动武装砸沉河底,盖陇苗族人民配合解放军搭建浮桥,解放军顺利挺进织金县与鸭池河渡口的主力部队会合。
清镇解放不久,国民党残匪、顽匪逃窜到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村寨抢占地盘,实施抢掠,残害少数民族,并纠集各路残余势力作垂死挣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盖陇、腰岩苗族人民在中共新店区委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盖陇苗族联防队,王文举任队长,夜晚巡逻守村护寨,白天巡河护送客商,并严密监视匪徒活动。盖陇苗族联防队多次在白猫河渡口打击抢劫过往客商的匪徒,威震一方,成为匪首的眼中钉、肉中刺。匪首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企图拉陇瓦解盖陇苗族联防队,失败后扬言彻底剿灭以王文举为首的“土花二”。1950年2月21日,数百名匪徒在马陇冲集结,持各种长短武器向盖陇奔来,联防队员王佰祯以最快速度回据点报告,联防队迅速组织寨中老幼妇孺转入石碉和土碉内。土匪来势汹汹,把盖陇围得水泄不通。联防队严阵以待,一面安抚老幼妇孺,一面顽强还击,匪徒进退两难,无可奈何。盖陇被围持续到天黑,匪徒们也不敢靠近石碉、土碉。匪徒们劫走财物和牲畜后,放火烧民房,凭借火光,再次向石碉射击。盖陇联防队英勇还击,匪徒不敢靠近。盖陇苗族同胞坚守了三夜。危急关头,机智勇敢的联防队员王仲芳、陈忠美突出封锁线,身背牛嘴笼,假装找牛绕道去蒙家寨新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向区领导报告盖陇被土匪围困及火烧村寨的紧急情况。新店区刘政委率驻鸭池河侦察营和蚂蝗井联防队50余人及时赶到,从东北面用重机枪、轻机枪向围攻盖陇的股匪猛烈射击,胆怯心虚的土匪边喊边撤,纷纷逃离。联防队员乘势冲出石碉、土碉,以密集的火力控制匪徒溃逃的主要路口,解放军与联防队前后夹击,匪首郭德华被击中大腿不能动弹,当场被俘,匪首黄和清被当场击毙。这次歼匪战斗,活捉股匪头目和骨干匪徒80余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取得了盖陇歼匪战的彻底胜利。为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盖陇苗族同胞将原来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跳花坡改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世代纪念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