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耳”
农历七月初是布依族男女青年用“顺风耳”传情的时间,他们在一首情歌中唱道:“晚饭过后月亮明,寨前情妹与情郎,手拿‘顺风耳’传情,相互对歌荡夜空。”“顺风耳”布依语称“分达订”,与胡琴的琴筒相似,只不过它有两个听筒(也可做话筒用),由一根长约40米的棉线相接。使用时,双方将棉线拉直,一方口朝筒口讲话或唱歌,另一方的听筒里就会听到对方讲话或唱歌的声音。但仔细听仍能听得清楚。
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小伙、姑娘们就三五成群地提着“顺风耳”到寨前去对歌,表达爱慕之情。
关于“顺风耳”,在布依族中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布依族姑娘叫“妹分”,她出生时,因家境贫寒,全家靠卖唱维持生活。所以,父母就把她取名叫“妹分”(分,布依语,即“歌”)。
妹分18岁时,长得如花似玉,还有一副好嗓子,由于她容貌俏,歌声甜,几乎每天都有小伙子来找她“浪哨”(布依语,即谈情说爱),但她对每个小伙子都说:“农历七月初,如果谁能做一个听筒来和我对歌,我就和谁成亲。但是听筒,必须与我相隔几十棵竹竿远。”
妹分提的这一条件,很多小伙子都办不到,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有两个小伙子却不罢休。这两个小伙子一个叫达云,一个叫达订。
达云回到家里,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砍了50多棵竹子连接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扛到妹分家来同妹分对歌。但是妹分无法提起竹筒,也无法同达云对歌。达云就这样失败了。
达订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阿爹正在路旁拉胡琴。达订看着看着,忽然,心中有了办法。他连忙回到家里找得一节竹筒,将它锯成两个筒。然后,用蛇皮蒙住一头。又将一根很长的棉线,接在两个听筒的蛇皮中,农历七月十五晚上,月亮升起,达订提着听筒来和妹分对歌。妹分一提听筒,又轻又巧,赞不绝口,他俩一直唱了一个通宵,后来妹分就和聪明的达订成亲了。从此以后,人们就将这听筒取名为“分达订”。
打那以后,“顺风耳”就成了布依族小伙和姑娘的传情工具,难怪今天痴情的小伙和姑娘们在一首恋歌中这样唱道:“生要连来死要连,不怕爹娘管得严。我俩若是难相会,有这分达订(顺风耳)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