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大使的隆里印象
1998年4月7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对隆里人来说又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个被人们淡忘了600年的古城,首次迎来了挪威驻华大使白山先生。白山先生是应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龚贤永先生的邀请专程到贵州考察4座生态博物馆的,隆里是他考察的最后一站。
上午8点,白山大使离开了黎平鼓楼宾馆,驱车前往距黎平仅有40多公里的隆里,一路的青山绿水,一路的鸟语花香,惹疯了这位北欧人,车走走停停,白山先生惊奇地发现贵州到处美如画,没有人工的雕琢,没有匠人的臆造,真山真水随处见,欢歌笑语使人醉。他和他的夫人总是不停地照相,恨不得把眼前的美景全部收进他的相机里,看景不赶路,赶路不看景,白山先生在下雷公山时,因为景色太美了,一路不知停了多少次车。
当天也是如此,从黎平到隆里,40余公里的路程将近行驶了2个小时,上午11点大使一行才到达隆里的东门外的山坳上。
在东门外200米的岔道上,早已在此等候的有锦屏县副县长闵启华,还有中共锦屏县委宣传部龙部长、文化局长、旅游局长和隆里村党支书胡炳祥等,胡支书说,他们和龙队在此已等候了约1个小时。
随即闵启华副县长等县领导将大使白山先生迎进了龙的队伍,一行人跟着鼓声的节奏,由东门进了古城。到了球场上,五条龙整齐地排列着,闵副县长陪同大使白山先生面对龙头站成一排。此时,锣鼓声停止了,整个场面安静下来,龙队的总指挥是村支书胡炳祥,他口里含着一个叫笛,使劲一吹,两手一招,但见龙头向客人点了一下“头”,如此反复了三次,算是三鞠躬。用龙头向客人三鞠躬,这是隆里古城人民欢迎客人最隆重的礼仪了。另一边的白山大使也很尊重隆里人民,所以向龙头鞠了三个躬。接着是龙队的表演,胡支书的叫笛声刚落,五条彩龙就在球场上“腾飞”起来,先是绕场,翻滚盘旋,男女舞龙手交叉起舞,两龙并排,将龙杆横置于队员肩上,然后蹬于地,一个玩金龙的队员迅速踩在横着的龙杆上,只见两排队员“嗖”的一下站了起来,霎时那一条金龙腾空而起,大有“穿云破雾”之势。紧接着,又是五条龙围绕球场的一个圆心转动,不到五分钟,一条巨大的盘龙出现在眼前,龙头昂于最上端,跃跃欲试,充满了生机。一旁观看的大使惊呆了,感觉就像看到了一条腾空欲飞的真龙。随即这条巨大的盘龙又变换为了五条龙,排列有序地将五个龙头再次面向大使,舞龙表演结束。
大使兴奋至极,他特邀龙队的全体队员合影,说:“我在中国的其他省区看过舞龙表演,但龙没有这么多,龙的色彩也比较单调,隆里舞龙的技巧有很多种,真是把龙玩活了。龙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我在这里看见一个勃勃生机的民族,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一个拼搏向上的民族,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作为一个外国人,也被舞龙的热烈场面所感动。”
隆里,这个有600年历史的“千户所城”,饱经了岁月的沧桑,它曾有过它屯军垦殖的辉煌的业绩,更有遭到过七次战火吞噬的历史,但古城没有变成废墟,至今仍然保留了“千户所城”三街六巷九院子的格局,汉文化的薪火仍在这里传承,虽然隆里现存的民居多是清中晚期的建筑,甚至有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建筑,但它的建筑营造的传统技艺仍被表现得那样的强烈,那一栋栋封火墙式的四合院,那一幅幅装饰建筑的水墨彩绘,那一扇扇高浅木雕的门窗,那镌刻着具有书法艺术价值文字的一通通石碑,都是汉文化传承的实物见证,不得不让大使和每一个对其感兴趣的人感到惊叹!
舞龙表演结束后,大使参观了王氏宗祠。宗祠是汉文化的典型代表,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奉祖先的牌位、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请宾客的地方。民间建造宗祠可以追溯到五代,但大规模地营造宗祠则在明清两代。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民间社会中,留存着宗族组织和宗族、家族聚居的习俗,因而,作为家族、宗族的象征和物质标志的宗祠,也就普遍存在于民间社会之中。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隆里古城之中,就有好几座宗祠,仅王氏宗祠就有三座,有“所王”氏宗祠、“西王”氏宗祠”和“龙王”氏宗祠。大使参观的是“所王”氏宗祠。
“所王”氏宗祠是隆里现存最完好的一栋宗祠,所谓“所王”,是最早来“龙里千户所”的王姓,故称“所王”。该宗祠位于西门王家巷,建于清末。宗祠的正面为排楼式建筑,门顶上方凹框中书有楷体“王氏宗祠”四个大字,其上书有“晋代流香”,顶檐塑有五棵白菜,白菜形态逼真,菜茎和菜叶清白分明,表明王氏一族为人正派而清白。大门的左右侧上方分别书有“纪敦”和“族睦”四个墨色大字。整座牌坊上有浮雕和各种花草,并施有彩绘,红绿相间,美不胜收,是一座露天的浮雕艺术品牌坊。
宗祠系四合院,正殿为硬山抬梁结构。抬梁之间有八个圆形雕花的“驼峰”将其上的荷载“驼”住,把承载重量的“驼峰”艺术化,美观又实用。该祠的柱础为青石,其形如抱鼓状,给人凝重稳实之感。封火墙顶的边缘绘有山水人物水墨画,为“二方连续”,一幅一景,白墙上淡淡几笔,生动流畅,或重崖叠峰,或山间飞瀑,或芳草吐翠。非点非线,只见其形,亦非徒具形状,寓情于景,皆有个性,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因墙体裂缝,其上漏雨,使得一幅秀画因而泯灭,给人以揪心之痛。但尽管如此,也不失其艺术魅力。与其说它是宗祠,不如说它是融建筑和绘画、木雕、石雕、浮雕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大使驻足许久,不断地指指点点,尤其对墙上的水墨画评价颇高,他将这些水墨画称为“不收门票的立体山水画展”。但当他看到那破裂的墙体时,便特别关心这些开裂的墙体有没有保护措施。县里的同志对大使的问题感到有些尴尬,因为王氏宗祠系王氏家族房产,现在并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所以只能告诉大使,根据中国的文物保护法,像王氏宗祠这样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建筑,可以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先让它的保护进入法律程序。至于属私人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应本着“谁使用、谁保护、谁维修”的原则,若使用者丧失保护能力,政府应拨专款保护维修。这才比较清楚地回答了大使的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大使来不及看完隆里所有的文化古迹,但古城的军事防御格局、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和石雕艺术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感叹地说:“群山环抱的隆里古城不仅是一座军事古城,它还是一座充满文化艺术杰作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