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为何闭而不开
北街又叫安定街,这条街长不到100米,街两边仅有几栋封火墙建筑,间杂着一部分木构建筑,是不同时代的建筑存在于同一地段的体现。地面铺就的仍是鹅卵石,但没有东西大街的路面光滑。路的尽头是一栋四列二间的木房,两层,第一层明次间为敞轩,它是北城门的城楼,也是北门的象征。北门和东、南、西三门的形制迥然不同,它没有建“勒马回头”式的瓮城,只有一扇紧闭不开的大门。门前是真武大殿,这是供奉真武大帝的庙。真武大帝又称玄天大帝,真武就是玄武。玄武本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称,战国典籍中有记载,洪兴祖《楚词补注》卷五说:“玄武谓龟蛇,位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礼记·曲礼》说:“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玄武的信仰兴盛和玄武神地位的提高始于宋代,盖因北宋开国之初,即受到北方外族契丹、辽的威胁,为了提高防御入侵的自信心,乃祈灵于北方大神玄武的护佑。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加号翊圣、天蓬、天猷,合称四圣,为了避讳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登上皇位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便说自己梦见了真武大帝相助,所以后来在武当山大修道场也是为此。
北门(安定门)
北门因闭而不开便在侧边开一便门出入
可见,在隆里古城北门建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不是空穴来风,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它体现了城池营造者在观念形态上对封建文化的继承。据胡支书说,在北门城墙壁上置有一座天灯,是为了供奉真武大帝之用。天灯又是一盏长明灯,按照隆里的习俗天灯是不能熄灭的,如果灯熄灭了就对隆里不利,于是还在北门成立了天灯会,列出了提供油户的姓名,并勒石为证。现在灯早已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电灯。只存在一块匾额,上书“玄妙天机”四字,也算是隆里古城的一件珍贵文物了。
北门闭而不开在隆里是有说法的,一种说法是因为中国古代时期北方草原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频起冲突,战争多来自于北方,所以建城者习惯紧闭北门以加强防御。典型例子有北京城的营造,北京城即是北面不开城门,只在西面建得胜门,东面建安定门。隆里古城因为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建城思想,所以北门也闭而不开。同样的,隆里人在古城北门供奉真武大帝也是其一种御敌的思想寄托,他们认为不开北门能避祸于战事,为古城人民带来安宁。但事与愿违,事实上隆里在近600年的时间里就曾经点燃了七次战火。
另一种说法是,风水学认为北门闭而不开可以藏风聚气,防止风气从北门漏走,所以隆里人闭门以祈求古城人民财源兴盛,平安健康。为了出城方便,建城者仅在东北方向开了一个便门,此门除了方便通行外,也有向东面五马坡讨要龙脉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