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山唐氏女婿张之洞
张之洞
张之洞,晚清名臣,号香涛,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张之洞曾任两广总督、军机大臣。他不仅是清代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而且被后人称作“中国近代新教育体系的创始人”和“中国重工业奠基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之父名叫张锳,曾在贵州为官多年,先后担任过遵义知府、兴义知府。道光十七年(1837年),张之洞生于贵阳六洞桥,故而起名“之洞”。咸丰二年(1852年),张之洞16岁时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27岁中进士第三名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原配石氏,系贵州都匀知府石煦之女。石氏1865年去世,五年后即1870年,张之洞继娶唐氏。唐氏乃唐树义之女,唐炯之妹。光绪年间,朝廷命唐炯以巡抚衔在云南督办矿务,其间处境较为艰难。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多次挺身相助。《张之洞全集》里,收录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九月二十日,张之洞致唐炯的信札,其中有如下文字:“滇中矿务经阁下苦心经营,递年以来,力筹充拓,乃获成此不竭之源,资京国之正供,裕汉苗之生计,功伟惠广,实倍寻常。惟闻近来部中催解尤急,而拨款又多不敷,文法繁密,公私交困勋筹,翘想棘手可知。”
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张之洞、唐炯两郎舅之间省却官场虚假礼仪推心置腹,不失为一种享受。而张之洞对唐炯等封疆要吏、实业大员的作为,自有他的评判标准,兴办实业的艰辛更颇具心得。因此,唐炯在云南兴办实业的艰难处境,张之洞不仅深有同感,且在笔下表露无遗:“而拨款又多不敷,文法繁密,公私交困勋筹,翘想棘手可知。”
张之洞与他的岳父唐树义一样,均曾在湖北为官多年。唐树义殉国前,曾率领部队拼死守护武昌城南门外的巡司河。在他辞世45年后,张之洞在巡司河上建起了一座武泰闸,每至长江汛期即闭闸防洪,冬、春两季江水下落时则可开闸排渍,有“一闸管七县加一洲”之利,故以“保境安民,国泰民安”之意为其起名。张之洞是否见过唐树义,后人不得而知,但翁婿二人尽忠爱国、保境安民的动机,却是一脉相承、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