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危厦独撑唐我圻
唐我圻,字恭石,生于道光三十一年(1851年)辛亥岁。唐炯之次子,早年随唐炯在蜀,成人后曾任四川遂宁县知县、长寿县知县、酉阳直隶知州。光绪后期大力办学,曾多次获记功。据长寿县志载:“唐我圻,字恭石,贵州贵筑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知县事。下车即筹办学堂。先于凤山书院设师范讲习所,集生徒百余人朝夕讲习,一面商教谕陈洪泽会同绅士,驰往各场酌提神会寺庙钱谷等款,每年每堂额定钱百钏,共计九十余堂。并刻《蒙学汇稿》一书以垂久远。当时生活程度甚低,即此亦足以鼓励诸生,次年即行简放。风气之开,实基于此。复鸠工建筑林庄学校,规模宏阔,费去万余金,皆咄嗟立办,不稍游移。办事之勤,无出其右者。时人狃于积习,多以操切病之,其实未尝不礼士爱民。特于讼棍蠹役嫉之如仇,又恒以游戏。”——《长寿县志·卷五·循吏篇》
唐我圻任长寿知县时,清朝政权已摇摇欲坠。唐我圻却我行我素,坚守人格官品。一方面,他赞同并支持革命党人维新变法的政治主张,一方面继续秉持廉洁品质坚守岗位,为地方民众福祉和公益事业殚精竭虑。其本人除了支持文人学士设馆办学外,还令县教谕陈洪泽从各乡会、寺庙中,提取部分粮谷、款项,在长寿城内林庄坝子,兴建学堂。历经四载,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竣工,取名为“林庄学堂”。
林庄学堂建成初期,招收高小两班,附设师范讲习所和师范班。后来,从日本购回化学、物理等教学仪器,并选聘日籍教师润波常雄来校任教,兴办初中班,开始引进西方的文化和科学。继后,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招生对象,以及办学规模、学校校名等,都多次发生过变化。这里是西方新式教育在长寿的拓荒地,也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地、发祥地。这里不仅为国家培育了大批有识之才,而且见证和经历了中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长寿的演变和重大影响。一大批青年学生在这里接受教育,或是从这里赴外求学,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为此,后人著《祭恭石公我圻先生联》赞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