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战略壮举 南国新光
所属图书:《乡愁故履:乌当人文历史寻踪》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3812字

第六章 战略壮举 南国新光

“三线建设”之缘起

“三线建设”,指的是1964年到1980年这16年间,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党中央在中西部地区13个省、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设施的建设。“三线”就是这场特殊时期建设运动的主阵地。

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沿边地区处于国防前线,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中西部省区和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的后方腹地部分。

历史的车轮

1956年之后,我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了分歧,苏联很不满,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逼还抗美援朝时期购买军备所欠下的债务;苏联还在新疆煽动、资助武装叛乱。由于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长达7300公里的边境线上,出现了紧张局势。另外,苏、美两国唆使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对我国持敌对态度。

1962年后,在台湾海峡,美国以中国大陆为进攻目标,多次举行海、陆、空联合军事演习。1964年,美国制定了绝密报告——《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试图出动空军袭击我国核基地,当时的核基地正在准备建造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北约武装发生冲突,美国以此为借口出动第七舰队125艘军舰和600余架飞机,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轰炸,悍然将战火延烧到包括北部湾和海南岛在内的中国南部地区。中越边境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给当地的军民造成伤亡。1969年,苏联在边境陈兵54个师,并在珍宝岛引发大规模武装冲突;苏共中央政治局甚至讨论联合美国,用核打击消灭中国核基地事宜。

我国的周边局势呈现出紧张状态,战争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当时,我国的国防工业等绝大部分都分工业基地布在东北、华北一带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帝国主义很可能发动侵略战争,这种工厂集中的情况不利于备战。面对复杂战略形势,1964年8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会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证。

10月30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提出的三线建设总目标是:“要争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

贵州概况

贵州作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要求把铁路、电力建设放在首位,煤矿、钢铁、机械、航空等建设也全面展开。川黔、湘黔铁路,六盘水煤炭基地,水城大型钢厂,贵州〇一一、〇六一航空基地、〇八三电子工业基地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三线建设奠定了贵州的工业格局,完善了贵州的交通网络,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成为贵州的第四次移民浪潮。三线建设不仅仅带来了工业,还带来了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对贵州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乌当之三线企业

截止到2016年,乌当区内的三线企业总共有四家: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代号“〇八三基地”)、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代号“五〇一厂”)、中航工业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称〇八三基地。〇八三基地是国家在贵州建立的军工电子基地,经历多次名称和职能变更,1993年后沿用“〇八三基地”名称至今。

振华集团(〇八三基地)

1986年,〇八三基地迁往贵阳市乌当区高新技术开发区。

企业在1964—1980年为大三线建设时期,主要研制计算机、雷达、无线电专用设备、电子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等。参与了卫星通信接收、发射等系统的试制和生产。此时主要以军用物品为主。

1980—1996年,为军品转民品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军品任务锐减。主要试制生产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程控交换机、录音机芯片、高功率放大器、高真空开关管等高科技产品。

1995—1996年,经历集团的困境。因为军品锐减,民品技术跟不上,经营遇到问题。

1997年后,经历人员重组、资金重组、技术创新后,扣合市场,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成功上市。上市后,军品和民品结合生产,集团走向良性发展阶段。

(2)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五〇一厂,隶属于中航工业集团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初称金江机械厂,后更名为贵阳液压附件厂,现称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总装科技委副主任刘卓明视察501厂力源液压公司

1965年初,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来的航空工业部)会议决议由南京五一一厂即“南京金城机械厂”在三线包建一个飞机液压附件厂,代号为五〇一厂,初称为“金江机械厂”,选址在大方县羊场坝乌鸦洞。1980年,由于乌鸦洞内塌落巨石,出于安全考虑,厂址迁至乌当区新场乡大坝村三七一厂址,取消三七一厂番号。

1985年,金江机械厂改名为“贵阳液压附件厂”。1992年,由乌当区新场乡迁至贵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乌当区新添寨北衙村。1995年,贵阳液压附件厂更名为“中航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1965—1979年,五〇一厂处于大三线国防建设时期,主要生产歼六、歼七的配件、海军和空军的零配件,批量比较大的是三型柱塞棒。为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1980—1983年搬迁期间,军品需求大幅度减少,工厂遇到困境。一度研制生产摩托车、台灯、钟表座、钢筋切割机等。1984年后,运用军工液压的技术优势,生产高压柱塞液压泵/马达,企业实现军转民,军民品结合生产销售,其中民品销售额占80%以上。一方面立足做好航空武器装备配套,产品用于航空、兵器、舰船、电子雷达等国防领域,一方面成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主机领域配套单位,是典型的寓军于民企业。

1996年公司上市改制,2007年后实施集团化战略,积极融入世界液压产业链,力图打造世界一流的液压专业化企业。

(3)中航工业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初名为“贵阳万江航空机电厂”。1995年,该公司由修文扎佐迁至贵阳市乌当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9年,贵阳万江航空机电厂改制,组建为“中航工业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中航工业贵阳万红航空机电有限公司雨刮器生产线

1966—1980年,公司生产经营以军品为主,军品主要以歼机配套电机、电动机构力臂调节器为重点。

1980年后,转向民品,生产绞肉机、压面机、心脏按摩机等。1986年后,生产汽车雨刮器、手摇玻璃升降器、冷启动加热器等。1990年后,公司以生产军品、汽车配件、烟机及配件产品为主。2000年经公司重组、调迁改制,实现了良性的发展。

(4)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为“新天光学仪器厂”“新天精密光学仪器公司”。

1965年之前,由于上海光学仪器厂没有可供第一代海军潜望镜项目试制的场所,困难重重。1965年1月,中国第一机械工程部确定并批准原“上海光学仪器厂”一分为二,将设备和人员内迁至贵阳,组建“贵阳新天光学仪器厂”。后上海光学仪器厂援建了以研制生产物理光学仪器为主的“新天第二光学仪器厂”,第二光学仪器厂后又更名为赤天光学仪器厂。

1979年3月,机械工业部决定将贵阳新天光学仪器厂与赤天光学仪器厂合并,组建新天精密光学仪器公司。2002年,新天精密光学仪器公司重组为“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1966—1984年为海军生产军品时期,主要产品是潜望镜。1984年海军潜望镜产品不再为新天光学仪器厂生产。1985年,国家计委下文同意撤销了新天潜望镜生产点。

1984年后,经历了军转民的艰难探索时期。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2002年进行资产重组,提出二次创业的目标。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有:投影仪、工具显微镜、测长机、光学计、物理光学仪器、数显产品等八大产品系列百余种产品及精密组件。

结语

乌当区的四家三线建设企业,除了新天光电有限公司,其他三家企业都是在1980年以后搬迁至乌当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些企业均以生产军品为主。80年代后,企业均面临军品锐减的困境。困境面前,企业无一例外进行了生产民品的尝试。在生产民品时期,利用生产军品的高科技,放下身段,甚至生产压面机、台灯、台灯底座这样技术含量低、利润薄的民品,表现出老三线建设企业者们求变和求生存的意识。〇八三基地、五〇一厂、贵阳万江航空机电厂、新天光学仪器厂四家企业均顺利度过了军转民的艰难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些老三线企业又面临新问题:资金、人员、新技术、新市场等各方面的压力。有些企业虽然还有少量的军品需求,也必须面对市场,面对市场化新形势。在乌当区的这四家三线企业无一例外实行了资产的重组、人员的重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公司挂牌上市。募集资金使公司摆脱困境。如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〇八三基地)1999年上市,五〇一厂1996年上市。

新光厂大门

乌当区这四家老三线建设企业,成了成功转型、走向市场、健康发展的案例。

三线建设企业进驻乌当区以前,乌当区的工业结构基本以小型企业为主,产品没有多大技术含量。三线企业进驻乌当后,乌当区的工业结构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也对乌当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人才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乡愁故履:乌当人文历史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