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城北水关三江桥
所属图书:《乡愁故履:乌当人文历史寻踪》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974字

十一、城北水关三江桥

水田镇三江村地处贵州省城贵阳东北20公里处,这里地灵人杰,历史悠久。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自西向东的“三江河”,乃雄踞省城东北的一道天然屏障,河上之“三江桥”横跨南北。每遇战事,能得三江桥者即占尽地利,或为赢家。故三江桥自古就有“城北水关”之誉。清史文献,记载了贵州提督赵德昌、田兴恕、沈宏富(著名作家沈从文之祖父)等历史名人,涉及三江桥的不少陈年旧事。

三江大桥

三江桥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桥长31.5米,桥高10米,宽6.94米,是一座典型的三孔石拱桥。整座桥均以青石为材、土石灰为浆砌成,桥洞成弧形,像雨后彩虹。在贵州桥梁史上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霄外讶红拖,一水倒悬三水合;云端疑鹤跨,两山夹立万山朝。”这是清代楹联大家、同治进士刘韫良(字璞卿,号丽珊)著《壶隐斋联语类编》中对“三江桥”的宝贵题联。

三江桥的修建有着优美动人的传说。相传,三江河发源云雾山麓,清澈的河水蜿蜒流经三江峡谷,两岸都是浓密的古树,每到春天,两岸鸟语兽鸣、山花烂漫、景色迷人。村子里居住着蒲、杨、张三大望族和其他同胞。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伙子勤劳勇敢,大姑娘善良手巧,过着自由、宁静而幸福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因龙王疏于管理,两条青龙偷跑出龙宫游玩,当它们来到三江河时,被这里仙境般的景致所陶醉,一时忘乎所以,在峡谷间往来游荡嬉戏,使三江河里的河水猛涨。眼看两岸的田坝、房屋即将被淹被毁,乡民的生命也将受到威胁,灭顶之灾就要袭来,此刻村里一位勇敢的小伙子挺身而出,勇敢地跳入河中,同小青龙作殊死搏斗。激烈的搏斗惊动了仙人张三丰,他为小伙子舍身救众乡亲的义举所感动,就暗中帮助小伙子降服了小青龙,并化作一名道士来到村里,为当地乡民出谋修一座桥,既方便大家行走,又可镇河妖水怪。乡民们欣然同意,于是由当地旺族蒲、杨、张三大姓人家出资,众乡民投工投劳,建成此桥。并在桥里暗埋下了金扁担和银扁担,又在两岸桥头分别栽种了一棵皂角树,至今长势依然旺盛。每到秋天,树枝上总是挂满皂角,在阳光的照射下,好似镀上一层如金似银的光膜,当地人视为同金扁担、银扁担一样可以镇河妖水怪的“千马刀”。

桥建成后,历经风雨,300多年仍经年不朽。因主要由蒲、杨、张三大姓人家出资,故此地得名“三家桥”,并立碑为记,后更名为三江桥。惜今桥在碑毁。

乡愁故履:乌当人文历史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