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来仙阁
所属图书:《乡愁故履:乌当人文历史寻踪》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508字

四、来仙阁

来仙阁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麦穰村赵家庄南侧大塘河中的矶石上,始建于明万历年(1573—1620年)间,时称“水月小亭”,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改亭为阁。因当时此阁四面环水,远远看去阁四周烟波浩渺、云雾缭绕,似有仙人踪影,故称“来仙阁”。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来仙阁曾毁于大火,后乡人集资重建,仍称来仙阁。

来仙阁坐东北向西南,整体建筑由阁、山门、禅房、廊、照壁等组成,建筑用地315平方米。阁的主体为三层三檐六面角攒尖顶阁楼,是明清两代江南常用的木质结构建筑,高24米,青石基座,园甍筒瓦,雕花门棂,工艺精美。旧时,阁的上层供奉奎星,中层供奉文昌,下层供奉观音。

位于乌当区东风镇麦穰村赵家庄南侧大塘河中的矶石上的来仙阁

阁门额悬挂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来仙阁”的木匾。门两侧有贵州著名书画家谢孝思先生重书的楹联。一楼墙上有彩色碎瓷镶嵌的“天高地迥,岳峙渊淳”旧题。抗战期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到此小憩,对阁楼的构造和所处的环境倍加赞赏。

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该处列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文物景点对外开放。1988年,政府雇请能工巧匠又将来仙阁依旧整修,使其焕发风采。

乡愁故履:乌当人文历史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