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下坝古驿道
所属图书:《乡愁故履:乌当人文历史寻踪》 出版日期:2016-07-01 文章字数:545字

八、下坝古驿道

下坝普渡古驿道

乌当下坝古驿道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外地客商往来经商和本地商人外出的必经之路,是新中国成立前百宜、水田、新堡、下坝等乡镇通往贵阳及龙里的交通要道。

古驿道依势而筑,青石铺砌。一段段或掩映于峡谷两岸的修竹茂林之间,或蜿蜒在山寨田畴旁。宽或1.5米,或2米,全长50余里。

明清时期,乌当区下坝曾是省城贵阳北郊政治、经济、文化都十分活跃的地方。

据《黔中宋氏》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0年)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统治者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曾在下坝镇境内设置喇平宣慰司(即喇平宋氏土司,清属喇平里),延续500余年。明洪武二十年(1391年),在今下坝镇境内谷金村设置有上、下卡堡,驻军屯垦,隶属贵州前卫管辖。清代属贵阳府巴香里。

道光八年(1829年),贵筑县曾在下坝场修建贡院,开设戊子科乡试考场,举办科举考试,派贵筑县监生正堂加五级张攀龙任主考。并在贡院右侧修有戏楼,供主考官及考生和达官贵人们休闲娱乐。

明清时期的下坝境内还先后出现了下坝、谷定、兴隆三个集贸市场,主要交易的是土纸(毛边纸)、大米、木炭、竹子等商品,商贩通过古驿道云集往返于集贸市场,将收购到的商品又通过古驿道运输到贵阳、龙里等城市销售。

所以,在乌当下坝留有久远文化痕迹的古驿道也就不足为怪了。

乡愁故履:乌当人文历史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