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世代传
办丧标志
白族先民认为山、石、树、河、洞等自然界万物均有神灵,因之,有祭自然神的活动,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子孙昌隆。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区小海镇的营盘村民组,是白族苏氏世居地。苏家屋后的坡上有一棵古树,过去凡有天灾、战争、庆丰收或节日,苏家都进行祭树活动,或乞求赐福或谢神开恩。苏氏何代开始祭祀此树,已无人清楚。现在虽然祭树活动没有进行过,坡上的树也几乎被砍完,唯留下那棵古树,认为树有神灵,砍了要遭祸。离威宁羊街区蛇街乡政府1公里处有一近十年来才淤积成的死水塘,每到夏天,青年男性常去游泳。有年连续淹死三人,人们就附上了不少关于水塘有灾神的说法,并禁止人们再去游泳。白族认为山有一种有益于人的神即龙脉,因此选屋基、找葬地,均择“龙”所居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张氏祖父为找一个有龙的葬地,付出高价请一个阴阳先生理龙脉,从威宁牛棚区理到羊街区,翻越一百多里,最后找在羊街一个有龙山、左右青龙白虎俱全,前有银白彩带的地方。他去世后,子孙将他葬于此。有的人家为找一个好的坟地,往往将灵柩停在家中达多日,一直到择好理想葬地方休;有的人家则生女不生男或孩子连续夭折,便认为是屋基或祖坟作怪,遂进行多次的迁居移坟。
孝子背棺
下葬
送丧“烧七”
白族还认为龙脉会转移。本来有龙脉的山,一旦遭人践踏,龙便会迁移他方;有人死,阴阳先生为之找有龙脉的葬地,但葬后几年乃至几十年,死者后裔并非万事顺利,就解释为该死者无福气,因而龙已迁走他方。对这些说法,人们信以为真,故很注意保护龙脉。
毕节、大方、织金等地白族有供“姑妈坛”和庆天王坛的信仰。“姑妈坛”又称“灶化坛”。在家长居室的墙上,悬挂一块小木板,上置小木箱、小篾箩或小布袋,内装碎银、谷米、盐茶和已故老人的头发、手脚指甲等物。每年除夕杀鸡供奉,称为一年一供应;三年期满,择时杀猪庆奉,称三年一庆。供、庆之目的,是为祈求丰年、全家平安。这种信仰,至今沿袭。
天王坛,据传为开天辟地之初有功德的君长之位。每年农历六月,“至期净坛,越宿鸡鸣,作乐迎神净主、净牲、祈祷、省牲、旅酹、九献告毕,越三日而礼终”。长此以往,“老人制为祀典,后世仍之。”“天王坛之庆也,并以五祀:东方青帝勾芒神,祭先肝;南方赤帝祝融神,祭先心;西方白帝蓐收神,祭先肺;北方黑帝玄冥神,祭先肾;中央黄帝原土神,祭先脾。”祭之意在祈保人安物阜,为生者祈福,为死者迎祥。祭品以牛、猪、羊为重祭,由经师设坛主祭庆贺。
过去,遇有疾病、天灾,认为神灵作怪,故常请经师来祭灵、祭神、念经,以求神灵免灾。用药除病的同时,也行祭灵祭神活动,称之“神药两解”。
威宁、赫章白族常见的石围墓
办丧事,在外面落气死亡的人,不能抬回堂屋停放入棺。要查歌诀是否犯重丧和冲属相。若犯重丧,堂中要挂红绸或棺上吊一只鸡和小型棺一口,然后把它埋在送殡路上。属相相冲,要回避送殡。造墓立碑也要查看歌诀,不能与死者坟向相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