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世界求保佑
白族注重祖先崇拜,认为人死后灵魂活着,人的死是体和魂的分离。一般认为人死后有三个魂:一魂到阴间,一魂守坟,一魂脱胎再生。
“僰人”悬棺葬
决定人生与死的魂是去阴间本族发源地的魂。“死”后转活,认为阴间不让入册而转回。
清代黔西白族的供桌
祭祀事实上祭的是到阴间去的魂。过去每逢节庆,都从山上取回神主牌,放在神龛上敬供。神龛上点着灯,摆着菜,老人把所有的家人喊到神龛前下跪,夹一个火炭到神龛前,舀一碗生水泼后,边用筷子夹菜,边念祭辞。最后将全家人的名字向祖先报告,让祖先知道。如果家里有人外出未归过节,则须向祖先说明原因,并求保佑。若祭祀之前有人吃过某种菜,则不能用来祭祀。逢节日第一顿饭一般吃得很晚,意即怕祖先路远,还未到家,估计祖宗皆到齐后才祭祖用饭。到节庆的最后一顿饭,则吃得很早,认为祖宗要回转,须提前赶路。
白族的神主牌由一块长方形木板做成,上面写着祖先姓名,由长房长子保管,平常藏在山上,唯节庆取回家中敬供。凡经过开丧活动的神主牌,用一木箱装着,视为家宝。关于木板“神主牌”,其来源与云南大理白族有联系,可作白族(“七姓民”)来自大理之旁证。大理白族自古将木刻成祖人像,留给后人敬供,迄今某些地方仍有此习俗。白族的木板“神主牌”,是木刻人像的简单化。
守坟的魂,日夜到处游荡、作祟,因此称之为“影子”即鬼,鬼主要加病于人,老鬼有时行善,只病别人,不病家人;“中鬼”和小鬼则不分三亲六戚逢人就作祟。鬼的形象描绘:一是披头散发、指甲长、眼睛发红的鬼;二是赤身鬼;三是无头鬼;四是无身鬼;五是无四肢鬼;六是全身有毛的鬼。“鬼是想象的产物”。在白族的民间故事中,还有关于吃人鬼的传说,认为某死者葬于一种阴阳先生也无法说清的特殊地后,过几月或几年,坟就自然开裂,坟中的鬼出来吃人,一时变人,一时变鬼,遇人就吸血,直到把所有人都吃完为止。
脱胎鬼:某人一死,认为其魂之一随即投生。若某地同时有死有生,常怀疑生者是死者脱胎而来。有死即有生,生者必来于死。这反映出白族古代因果联系的哲学观念。
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