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溪口清代窑址和盘塘宋元窑址
所属图书:《仰望沅水——清水江考古记》 出版日期:2014-07-01 文章字数:1266字

溪口清代窑址和盘塘宋元窑址

溪口的清代窑址发现于我们2010年发掘的后期,位置在距离武刚瓦厂不远处的一个不大的小山包上,是现存一个比较好的龙窑。我们在此采集了许多完整的青花瓷器,当时小华就很想把它给清理了,同土地的主人都谈好了青苗补偿费用三千元,可惜的是2010年的发掘结束得比较匆忙,没有能够进行清理,便把这项任务安排给了这次的发掘。

盘塘窑址所在位置

盘塘窑址废弃后扰动坑

辞兵洲发掘到了后期的时候,范宪军发掘的探方即将结束,于是我们便想进行溪口清代窑址的清理,但是在溪口同地主接触之后,情况相当的不理想,他要求要一万八千元青苗补偿费用,这远远地超过了我们的心理价位,数次谈判不果的情况下,我们也只有放弃那一地点的发掘。

为了后续的工作安排以及完成托口电站的发掘任务,盘塘窑址的发掘是我们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但是盘塘的窑址在2004年调查发现后,又经历了7年的风雨,到2011年要进行发掘的时候,我已经记不清楚窑址的具体位置,于是带着熊俊前去踩点。我们沿着盘塘烂草坪的台地前行,一边在沿途的断壁上寻找窑的痕迹,但却没有发现,只是在地上采集到了很少的瓷器碎片,后来询问了在地里干活的老乡,才知道不远的一个田坎上有着一个窑的痕迹,可惜的是我们去看了后发现它只是一个时间很近的砖瓦窑,同我们要寻找的盘塘窑址是两回事情。无奈之下只好打电话给飞哥,才确定在河沟的另一边。

盘塘窑址出土窑具

有了具体的地点,找寻的工作就相应地轻松起来。顺着独木桥很快就在河的另一边的盘塘村前的台地上找到了一个小土包,在土包的周围有很多的碎瓷片和大片的烧土痕迹,这就是我们2004年调查发现的盘塘窑址。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在靠近它的位置附近也有许多的红烧土块堆积,据当地村民讲,这是前几年他们在这片地的周围挖出来的,当时有很多的烂碗都扔到小河里了。

12月,刘文锁老师带着范宪军对盘塘窑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地面残存仅小土包一个,在土包上和北侧田地内地面上则有大量瓷片堆积。该窑址发掘及位于此处,发掘面积50平方米,清理晚期墓葬1座,出土有酱釉小瓷罐一个,其时代应为明清时期。在窑包堆积中出土大量窑具和瓷片,但在其附近未发现窑室存在,仅有较多红烧土块堆积,可能窑室已被毁坏。出土窑具主要有磨制的石支座、烧制的垫坨、垫圈,出土瓷片有酱釉、青、白瓷片,器形有执壶、碗、盘等,部分器物饰内刻划纹。出土瓷片同2010年江东溪口瓷窑发掘相似,该窑址年代也应为元明时期。

给我们带来惊喜的是在盘塘窑址西南侧约100米处新发现窑包一处,有大量窑具和瓷片堆积,时代也应在元明时期。它的保存情况比盘塘窑址还要好上许多,而且在托口电站淹没线之上,这给了我们充裕的时间。

这片区域(白市和江东)小小的数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发现了四处窑址,时代囊括了元、明、清三朝,而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还有好几处窑址存在,这样密集的瓷窑生产地在整个贵州都前所未见,比较幸运的是大多数的瓷窑地点都在水淹区的范围之外,而水淹区之下的我们也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批文物资料对于贵州瓷业的生产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仰望沅水——清水江考古记